小县城“抹”出圈

来源: 《中国品牌》杂志 王晓璐 发布时间: 2025-10-14 16:02:12

摘要

2025年,抹茶味席卷舌尖,云顶抹茶、抹茶雪花酥、抹茶布丁轮番登场,“贵州铜仁抹茶”变得瞩目。

2025年,抹茶味席卷舌尖,云顶抹茶、抹茶雪花酥、抹茶布丁轮番登场,
“贵州铜仁抹茶”变得瞩目。
铜仁,这个贵州的小县城,正因为抹茶产业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小城进阶路
 
早在2023年,铜仁的梵净抹茶产销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二。网络上兴起的“农业大摸底”,更是让这个抹茶产业的“隐形冠军”城市进入大众视野。如今,当业界再次将目光聚焦这座“中国抹茶之都”时,铜仁的抹茶产量和生产模式,已经有大步提升。铜仁,这个贵州小城,是如何一跃成为“中国抹茶之都”?
 
抹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叶做成粉末。早在魏晋时期,中国就有“末茶”一说,“末”即为“粉末”。这种将绿茶打磨成茶粉的饮用方式,在唐朝时兴起、宋朝时达到鼎盛。
 
最近十几年,国内各大知名茶叶品牌早已抢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虽然铜仁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仍然是一道难题。
 
2015年,外商一句“这么好的绿茶,为什么不做抹茶”点亮了铜仁抹茶产业的发展之路。
 
据了解,作为铜仁茶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贵茶集团从2015年开始布局抹茶产业,在它的引领和带动之下,铜仁的抹茶产业迅速崛起。
 
抹茶超级工厂在2018年建成,占地约340亩,相当于31个足球场。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抹茶单体车间,由贵茶集团投资,设计产能达4000吨。如果原料充足,机器全部运转,这就是全球第一的抹茶工厂。2024年,贵州铜仁市江口县的抹茶产量突破1200吨,产量位于中国第一、世界第二。2025年中国的抹茶总产量预计将超过5000吨,占全球的60%。
 
抹茶粉飘香“出炉”
 
为什么贵州的抹茶这么好?
 
贵州山峦纵横、水域切割的地形,不具备发展大型农业和工业的条件,反而拥有了做抹茶的禀赋。相比于云南和湖北,贵州的昼夜温差大、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云雾滋养下的茶叶,色泽、香气、滋味都是绝佳。
 
仅仅依靠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还是不够的,贵州的后天技艺也在不断精进,种植管理早已形成严格的质量标准。比如,采茶15天前,要拉网遮阴,减少阳光直射的同时,保证光合作用,让叶绿素加快合成,这样叶片才会更绿、更嫩、更油润。
 
与一般茶叶不同,抹茶的生产与加工也有着更为严苛的标准。茶叶采摘下来后,通过切叶、蒸青、快速冷却、二次干燥,将茶叶的营养成分锁住。剔除茶叶中的叶脉、黄叶,只留下叶肉。经过精细化处理后的茶叶叫作碾茶。只有变成碾茶,才被送入抹茶生产线上。然后,大型机器对碾茶完成烘干、灭菌等一系列处理,最终加以研磨,抹茶粉飘香“出炉”,再被送入冷藏车,发往中国的港口、机场,直至全球各地。
 
“洋特产”现身田间地头
 
2024年初,哈尔滨与广西砂糖橘的“南北回礼”,引发了各地“农业大摸底”。贵州铜仁抹茶也因此现身,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出圈效应。抹茶的出圈也让贵州省政府愈加重视抹茶产业的发展。2024年,贵州省宣布打造“两红三绿一抹”茶产业发展格局,将抹茶产业发展上升到省级规划层面。
 
相比于传统茶品使用场景单一的情况,抹茶的用途较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新式茶饮、冰激凌、烘焙食品、化妆品等。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抹茶健康属性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其市场前景仍在扩大。不仅如此,铜仁也开始不断挖掘抹茶的价值。
 
目前,铜仁已经连续举办4届梵净山抹茶大会,拍摄抹茶主题电影、创作抹茶主题歌曲、编写抹茶主题书籍、举办抹茶文化宣传周、抹茶雅集等系列活动,还推动抹茶与铜仁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旅游品牌深度融合。而铜仁,也推出了抹山集、抹香集等围绕抹茶的新式茶饮品牌。
 
其实不止抹茶,越来越多“洋特产”,如鹅肝、蔓越莓、鱼子酱、伏特加等都出现在国内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成为不少网友口中的“中国新特产”。这些“中国新特产”的爆发,不仅依赖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更靠我们强盛的生产、育种能力。大量“新特产”出口海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的无限可能。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专访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国雄 专访“戎子酒庄”董事局主席张文泉 专访“野里垣”总经理张利州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