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具重写出海新逻辑

来源: 国际商报 董鑫 发布时间: 2025-11-28 17:06:23

摘要

2024年中国玩具产品出口额达398 7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9 1%。

中国玩具正以“AI科技+情感价值”双轮驱动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玩具产品出口额达398.7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9.1%,超四成产品出口美国、欧盟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节日用品、玩偶等相关产品出口超500亿元,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AI玩具覆盖全龄
 
AI玩具正在重塑全球玩具产业格局。近年来,中国小商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成为新的全球竞争力名片。
 
作为迪士尼、沃尔玛及环球影音的认证工厂,东莞市益康毛绒玩具有限公司依托十多年的毛绒玩具制造底蕴,率先实现AI与毛绒玩具跨界融合。近日,益康针对海外客户发布“怪兽乐兜兜”“大号乐兜兜”“智萌灵团”三大系列AI智能毛绒玩具。其中,“怪兽乐兜兜”植入豆包、ChatGPT等AI系统,支持40余种语言,配备感应情绪的眼睛与可训练记忆模型,并分男女款设计;“大号乐兜兜”在基础功能上新增触摸与娱乐互动功能,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体验;“智萌灵团”系列则以小巧便携的潮流饰品形态,满足年轻人多场景使用需求。
 
在同场发布会上,韩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带来的是科技感十足的AI智能玩具、编程教育玩具等产品。据公司创始人钟志刚介绍,该公司与科大讯飞、华为鸿蒙、腾讯教育、云天励飞、中望软件等行业巨头达成合作,推出的产品既有面向C端消费者、可自主学习的产品,也有适合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工智能、编程等教育类产品。例如一款编程积木产品,搭载了智能识别功能的人工智能开发板,多样化的传感器确保积木颗粒可任意插接、连接万物,让孩子在搭建编程的过程中掌握逻辑、编程流程、人工智能等概念。
 
AI玩具不仅为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更为玩具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根据咨询公司IMARC的预测,到2033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181亿美元上升至600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约为14%。
 
值得关注的是,AI玩具的市场定位已从儿童群体扩展到全年龄段。业内专家分析称,当下AI玩具聚焦儿童教育、情感陪伴等刚需场景,全力开发高性价比产品,如针对低龄儿童设计的触觉反馈互动玩具,让孩子们在触摸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或为老年人推出的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快速抢占特定人群市场。总体而言,目前中国AI玩具赛道参与者较少,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呈多元化,技术迭代和IP争夺主导竞争地位。
 
“情绪经济”成新亮点
 
广东哈一代玩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吾独有偶”品牌近期发布的“草本秘境系列”以无畏熊·药剂师与可可兔·采药师为形象,融入传统草本文化,传递自然治愈理念;“魔法烘焙坊系列”则塑造热爱烘焙的无畏熊·烘焙师与可可兔·甜品师形象,用“温度与巧思”填补快乐、治愈心灵。
 
“情绪消费”逐渐成为外贸市场的新亮点。以今年秋季广交会的玩具展区为例,参展企业近900家,展出的产品除了适合儿童使用的益智玩具,不少为成年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潮玩产品,以创意设计、品牌IP吸引境外采购商的目光。
 
曾经,美、日企业主导IP周边经济,漫威、迪士尼、日本二次元周边闻名遐迩。近年来,中国开拓出盲盒周边这一独特的细分市场,领军品牌泡泡玛特已具备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其不仅在东南亚取得不俗反响,还在欧美市场成功推广。报告显示,2024年Labubu在泰国的销售额达到了7.8亿元,同比增长130%;今年前6个月Labubu累计销售额超4.5亿元,预计全年突破10亿元。泰国泡泡玛特的线下门店从2023年的12家增长到2025年的25家,曼谷旗舰店单店月均销售额突破300万元,部分限量款溢价300%。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产品制造商”向“情绪价值服务商”转型。凯度全球调研大中华区高级总监郭伟表示,在全球消费市场,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功能与价格的博弈,更是情绪唤醒能力、情感共鸣深度、情感服务效度的综合较量。
 
在激烈的竞争中,玩具品牌如何突出重围,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郭伟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是“IP化”,即通过赋予品牌独特的性格、深厚的故事背景以及标志性的视觉符号提升对品牌的忠诚度。另一个关键策略是“场景化”,将品牌融入特定的生活环境,让消费者在真实或虚拟的体验中切实感受到品牌的价值。品牌突围最终的核心在于“共情化”,即品牌能够理解消费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并以朋友般的方式回应他们的需求。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专访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国雄 专访“戎子酒庄”董事局主席张文泉 专访“野里垣”总经理张利州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