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打太极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会冲手工拉花咖啡的“智咖大师”、会上演足球比赛的足球机器人、会送外卖的“美团小黄蜂”……在2025年服贸会上,机器人“天团”震撼登场,应用场景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具身智能加速融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入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清单,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入新阶段。但行业也面临架构创新、伦理安全、生态协同等挑战。近日举行的“具身无界: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精准聚焦这些核心议题,实现了“技术探讨—成果落地—生态共建”的深度衔接,成为本届服贸会人工智能板块的一大亮点。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首次实现了单个软件系统兼容机械臂、人形机器人等不同的构形,在工业分拣等场景实现了高精度的操作,这也印证了我国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然而具身智能产业仍面临硬件成本高的问题,制约规模化的应用。”张峰建议,应强化政策协同与产业生态的构建,整合产学研资源,建立从技术研发到应用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深化国际合作与标准引领,以“技术攻坚+场景落地”的中国模式为全球具身智能发展提供新的范式。
当具身智能技术从理论研发逐步迈向产业实践时,其核心价值正体现为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实现科技复现“云冈舞”,在全球首个机器人运动会中摘得两金一银;同时,为机器人运动会赛事场地和赛训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利亚德·虚拟动点成为2025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唯一动作捕捉技术官方赞助商……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耀东表示,虚拟动点入局具身智能领域以来,作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也积累了一些成果案例,2024年成立了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先后帮助合作伙伴本体、教育及科研机构、机器人训练场等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和成果落地。
“我们希望用虚拟动点的数据、算法和服务能力,让具身智能走进家庭、工厂、商场和酒店、赛场和训练场,走进各个应用场景中。”刘耀东憧憬道。
科技创新离不开标准创新,核心技术标准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9月14日,在本届服贸会主题论坛之一的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上,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团体标准典型应用案例发布,成为创新技术从标准化规范迈向规模化推广的关键一步,为创新技术落地产业、赋能实际场景应用筑牢了标准支撑。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闫博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服贸会体系的“成果转化助推器”,大会聚焦前沿科技成果与应用,为全球科技力量搭建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持续为全球科技创新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实践参考。未来将进一步链接全球科技资源,整合跨界创新资源,推动技术链、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中国科技发展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空间,让人工智能、生命科技、智慧医疗、绿色能源等领域科技成果惠及更广泛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