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格尔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马祥苍 摄)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委、市政府从上到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产业蓬勃向上,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具特色的高原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绿洲,高原之美--探寻格尔木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启动仪式(马祥苍 摄)
9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齐聚格尔木,共同见证“生态绿洲,高原之美--探寻格尔木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的启动仪式。
金川矿业公司负责人马龙向大家介绍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刘彩荣 摄)
金川矿业公司负责人马龙向大家介绍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刘彩荣 摄)
作为国家战略性镍钴资源保障基地,青海金川矿业公司夏日哈木镍钴矿是我国第二大镍钴矿床,年产镍精矿粉30万吨。据金川矿业公司负责人马龙介绍,该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无人区,距格尔木市区170公里,“拥有1宗采矿权和4宗探矿权”,总面积达106.12平方公里。
科技创新 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面对高原极端环境,夏日哈木矿区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赋能绿色低碳发展。采矿作业面,3座换电站有序排布,65辆纯电矿卡往来穿梭,7台电动钻机及铲装设备精准作业,采剥工序绿电设备覆盖率超65%,通过“光伏+储能+电动化”立体模式,让光伏与绿电广泛应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6.7万吨。
2024年1月投产的选矿厂,以“半自磨+球磨+强化浮选”工艺实现全流程集中控制,选矿“AI优化”系统利用在线品位分析仪与浮选专家系统动态调控,通过无人机三维扫描、边坡毫米级监测系统构筑安全防线,2025年上半年镍回收率高达68.72%。这些创新举措使“镍回收率较投产初提升15.3%”,年节电超800万千瓦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提升。
矿山作业(马祥苍 摄)
观看矿山实时监控画面(刘彩荣 摄)
高科技设备(马祥苍 摄)
举行座谈会(马祥苍 摄)
目前,矿区选矿处理矿量稳定在16000吨/天,年矿石处理量预计可达5000000吨,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修复 戈壁荒漠披绿装
在年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的荒漠地带,夏日哈木矿区创新应用“覆土保墒+耐寒育种”技术,成功绿化130000平方米,固废规范处置率达到100%。
现场采访金川矿业公司负责人马龙(马祥苍 摄)
在生活区的光伏电站区域,成片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光伏板下面的土地种植了耐旱的牧草,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种草”的立体综合利用模式。
“这些牧草能固土防沙,还能为厂区带来绿化,实现了生态效益增长。”马龙说。这种生态再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更为高原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
2025年启动的二期绿化工程,将新增植被20000平方米,正在打造绿色矿山的生态样板。
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早已披上绿装,成为了高原上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米海莲 摄)
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绿草如茵,茁壮成长的树儿迎风摇曳,枝头上的鸟儿在唱歌,水塘里成群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还偶尔会有胆小的野兔从你身边突然间撒腿就跑……从高空俯瞰,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早已披上绿装,成为了高原上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合影留念(张忠苹 摄)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新时代新征程,今日的格尔木从上到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资源安全护航国家战略”,以“生态答卷回馈雪域高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刘彩荣 马祥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