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省内外媒体记者齐聚格尔木市委宣传部,共同见证“生态绿洲,高原之美--探寻格尔木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的启动仪式。这座地处昆仑山下的高原新城,正以其创新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
媒体行启动,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绿洲,高原之美--探寻格尔木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是由中共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主办,旨在“全面展示格尔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格尔木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持续努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产业蓬勃向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原绿色发展之路。
战略定位,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格尔木市坐落在青藏高原腹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丰富的资源禀赋,也赋予了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战略意义。多年来,这座城市始终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省、州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格尔木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督监管执法监测职能作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久久为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格尔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市生态环境局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抓实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奋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落实见效。
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格尔木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高度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为高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绿色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践
在格尔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画卷中,夏日哈木矿区作为国家战略性镍钴资源保障基地,成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共生的生动注脚。




媒体行首站来到夏日哈木矿区,该矿区“拥有1宗采矿权和4宗探矿权”,总面积达106.12平方公里,探获的铜镍等资源量颇为可观,为国家战略资源提供着重要支撑。

但资源开发从未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面对高原极端环境,夏日哈木矿区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采剥工序绿电设备覆盖率达65%以上”,通过“光伏+储能+电动化”立体模式,年减排二氧化碳66.3万吨。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智能化建设为矿区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矿山“智慧大脑”通过无人机三维扫描、边坡毫米级监测系统构筑安全防线;选矿“AI优化”系统通过在线品位分析仪与浮选专家系统动态调控。



这些创新举措使“镍回收率较投产初提升15.3%”,年节电超800万千瓦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提升。
目前,矿区选矿处理矿量稳定在16000吨/天,年矿石处理量预计可达500万吨,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修复,戈壁荒滩披上绿装
在年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的荒漠地带,夏日哈木矿区创新应用“覆土保墒+耐寒育种”技术,成功绿化13万平方米,固废规范处置率达到100%。

2025年启动的二期绿化工程,将新增植被2万平方米,正在打造绿色矿山的生态样板。从高空俯瞰,曾经的戈壁荒滩已披上绿装,成为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种生态再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更为高原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
绿色发展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今日的格尔木,正以“资源安全护航国家战略”,以“生态答卷回馈雪域高原”,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高度统一的发展之路。
这座高原新城用实践证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刻道理,为青藏高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格尔木方案”。
随着媒体行活动的深入,格尔木市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呈现更多精彩篇章,这座生态绿洲上的明珠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图 马鸿飞
来源:宣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