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品牌杂志社主办

【中品观察】核污水排海下的“品牌潮汐”

来源: 中国品牌网 王晴 发布时间: 2023-11-22 13:44:47 责编:王晴

摘要

排污入海的背景下,被推向“聚光灯”下的品牌,面临着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日本当地时间9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首轮排海作业结束,这意味着7788吨核污染水已经流入太平洋。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计划,接下来将进行设备检查,最早将于9月底开始第二轮排海,今年将分4次排放3.12万吨核污水。

当地时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由东京电力公司操作人员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ALPS核污染水处理系统,开始核污染水的初次排放。

至此,日本政府排污入海,将福岛核事故的处理成本转嫁给全世界。

核污染水240天后到达中国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后危害有多大?

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的洋流为日本暖流,往北与千岛寒流交汇后形成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随后,大部分污染物会进入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扩散。通过模拟排放过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将污染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而根据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建立的扩散模型表明,核污染水将在排放后240天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此外,大气循环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发到云层,再化作雨水洒遍地球每个角落,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

9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如何处置核污染水,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也不仅仅是个别国家之间的事,而是事关污染海洋还是保护海洋、破坏环境还是呵护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还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盐和辐射检测仪率先大涨

核污染水排海后,恐慌情绪开始在日本及邻国蔓延。

24日,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当天,韩国商超出现“囤盐热”,盐价大涨。而后,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囤盐现象。商超内,购买食盐的市民明显增多,部分食盐货架被清空。

数据显示, 8月24日0点至11点,京东超市上关键词“盐”搜索次数环比增长377%,食用盐成交额环比增长498%;叮咚买菜平台显示,24日食用盐品类销量同比上周增长近一倍;在北京、上海盒马平台上搜索,多款盐显示“缺货”、“补货中”,仅剩一些单价较高的盐产品在售。

针对“抢盐潮”现象,24日晚间,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声明中称“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针对部分区域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电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时缺货现象,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除食盐之外,受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核辐射检测仪在电商平台销量大幅度提升。“核辐射检测仪”登上淘宝热搜榜单top3,热度高达760万,当周热度增速232%。据客服消息,某品牌核辐射检测仪在24日当天的销量接近今年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少核辐射检测仪将产品的宣传图、宣传视频、产品关键词与“日本核污水排海”紧密结合,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

污水排海重创日本水产业

在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当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自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中国是日本近年来水产品最大进口国,2022年进口日本水产品占比27.9%,2021年占比25.9%。而伴随着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价值8.7亿美元的水产品出口将受重创。

在此之前,针对排污入海,日本渔业从业者的反对声最为强烈。根据福岛当地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约有7成的福岛民众反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目前,日本扇贝价格同比下降约3成,金枪鱼价一夜暴跌24% ,部分产地鲍鱼价格较去年同期降价30%。

与此同时,我国水产养殖概念股大涨 。8月24日,数据显示,截至收盘,水产养殖板块指数上涨7.17%,国联水产、好当家、中水渔业、大湖股份、獐子岛、开创国际、百洋股份等个股涨停,*ST佳沃上涨8.90%,粤海饲料上涨8.04%。多家企业表示,海产品以淡水养殖为主,产地并非日本,将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相关研报指出,海产品受日本核污水污染或提升淡水养殖景气度。预计海产品将逐步受到核辐射污染并存在食用安全风险,淡水水产或对其形成替代,进而推动淡水养殖景气度提升。

日料餐厅或面临转型

水产品之外,国内日料餐厅的食品安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据统计,日本料理是中国餐饮业影响力最大的海外菜系。截止2023年6月,中国内地有近8万家日本料理店,为排名第一的海外菜系。

在日本强排核污水风波下,多家国内日料品牌对食材来源问题作出回应。元气寿司、回转寿司、温野菜日本涮涮锅表示将不会进口日本食材,改用国产和外国安全海域的优质食材。日本牛肉饭品牌吉野家表示,品牌已经本土化较长时间,不会去用日本进口的原材料。

而对于人均消费超过千元的中高端日料品牌,则遭到了更猛烈的冲击。在上海,多家人均消费超2000元的日料店承认部分食材来自日本。店员表示,目前店内在售的原产地为日本的食材,都为此前符合国家进口标准的产品,之后考虑寻找替代品,更换菜单。

此前,日本进口食材是这些店铺最大的招牌之一,尽管国产食材品质已不输进口,有些餐厅已大量使用本地食材,但并未对外宣称。而现在,伴随着核废水排放事件的发酵,最大的招牌变成了最大的风险。

大量日系美妆被喊“退货”

除了入口的食物外,受此次排放核污染水事件影响的还有洗护、美妆品牌。8月24日下午,#日本化妆品#登上微博热搜,#多个日本化妆品牌遭退货#话题引发热议。

“公司官方途径进口的商品都会接受放射性物质的相关检测,也都通过了中国海关的检测,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关,所以购买的商品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资生堂、CPB、植村秀、高丝、芙丽芳丝、无印良品、SK-II等多家日妆品牌作出回应,表示旗下产品符合中国相关标准。但面对日妆品牌的“自证清白”,消费者并不买单。在社交平台上,已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日本化妆品退货。

事实上,这并非日系美妆第一次遭遇消费者的抵制。在今年618期间,东京电力公司开始为期两周的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试运行。消息一出,部分消费者退掉了618期间买好的日系化妆品,涉及资生堂、IPSA、安热沙、怡丽丝尔等众多日系品牌。

针对消费者关于“来自日本的化妆品护肤品是否会进行核辐射检查”的疑问,相关部门回复称,“根据海关总署核辐射监测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固定式核辐射监测系统等设备,对进口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等实施核辐射监测。同时根据货物属性、来源等因素开展针对性风险分析与布控查验、实验室检测等,全力防范境外核辐射超标货物物品入境。”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份开始,从日本进口的化妆品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其中7月份的进口金额同比大幅下滑了31%。

清华大学品牌营销顾问孙巍认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造成消费者对日本生产的产品产生担忧和恐慌,尤其是担心原料和品质上受到污染,这将造成品牌在市场上的负面影响。

日本旅游业热度终止

在8月24日核污水排海之前,日本是国庆假期最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国庆出境游市场最值得期待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在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海之后,在携程、同程旅游等多家平台上,日本已经跌出前十大热门境外出游目的地。 部分原本计划赴日旅游的游客,改变了旅游规划,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相关线路的热度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疫情前,中国游客贡献了日本旅游市场的“半边天”,来自中国的旅客占比达到52.6%,多达1677万人。 2019年,中国大陆游客为日本旅游经济贡献了17704亿日元,占比达到36.8%,加上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占比也超过一半,达到55.6%。 而在核污水排海后,根据统计,有87%的微博用户表示“近期不会再考虑”前往日本旅游。

目前,部分旅行社出现了赴日旅游团收客明显放缓的情况,部分旅行社日本跟团游客选择退团。多家旅行社表示,将不再把日本旅游线路产品作为主推产品,甚至不会再展示日本游的广告。同时,有航空公司透露,核污水排海当周,赴日机票预订量比上周少了大概三分之一;而受此影响,十一期间前往日本东京的机票价格下降数百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表示,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如果不做出停排等重大改变,就无法挽回正在失去的海外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长远来说,如果没有中国市场支撑,日本旅游产业肯定会面临严峻的形势。

转型浪潮下挑战机遇并存

排污入海的背景下,被推向“聚光灯”下的品牌,面临着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去日本化”的餐饮门店,停止使用日本食材后,将加速“国产替代”。分析人士谈到,没有了“高端进口食材”的加持,将在国产食材领域和价格方面加速内卷。更为重要的是,食材之外,似乎一切与“日本”沾边的字样都会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目前已经有商家开始将宣传文案中的日本烧酒等字眼紧急删除,“以规避风险”。部分日料品牌还将产品线调整为以非海鲜类菜品为主的系列,例如铁板烧、关东煮、寿喜锅等。除此之外,“新中式日料”也在市场上出现,就是通过规避“海鲜”产品,将中华料理与日料进行“二次创作”而成。

而在美妆领域,消费者处于安全性的考量,也会对日系化妆品牌持谨慎态度,这也将加速美妆领域的“国产替代”。

“在化妆品市场,国货品牌确实取得了一定的销售增长,但能否完全‘上位’还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研究员、中原科技学院副教授刘静称,最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其他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还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国货品牌应及时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和潮流,不断加强产品创新研发、严把产品质量和强化品牌建设,才能进一步巩固国货市场地位,保持和增强国货产品市场竞争力。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也谈到,国货化妆品抓住机遇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是扩大国内化妆品消费,促进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发育成熟、提质增效;其次要从产品的质量、包装、营销方面发力,让企业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快速填补市场空缺;最后要抓住契机走向国际市场,建立新的渠道,使得国内化妆品产业链以及供应链迅速延伸到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腾飞。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 多部门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