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品牌杂志社主办

【中品观察】北交所一岁 长成啥样了?

来源: 中国品牌杂志 中国品牌网 冯昭 发布时间: 2022-09-16 18:11:39 责编:冯昭

摘要

市值超2000亿 九成公司盈利!北交所一岁长成啥样了?

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站在新的起点上。
 
近日,北交所迎来成立一周年。一年来,北交所不断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10家,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超过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等多个细分领域;合格投资者超过513万,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后备公司超千家,初步实现金融改革预期目标。
 
前不久,《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建设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现代金融业的目标。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也表示,会进一步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在坚持质量优先的基础上加快审核,支持一批“优等生”快速发行上市,推动各类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在北交所落地。
 
有人说北交所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确定性道路;也有人认为,当前北交所市场“面多水少”,上市估值和流动性令人感到失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那么,应如何看待北交所对中国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的存在价值?在助力北京市“建设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的征途中,北交所将如何实现高质量扩容?
 
应运而生  致力于培育“专精特新”
 
2021年9月3日,北交所在北京金融街宣告成立。
 
作为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设立是中央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产物。但是,在我国已经有上交所、深交所,并且层次鲜明地设立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的背景下,许多人对设立北交所的必要性并不理解。
 
2021年11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共同为北交所揭牌并敲钟开市诚然,创业板、科创板对促进科技创新功不可没,但不同规模的企业仍需搭配差异化的上市条件和投资群体,尤其对规模较小的创新型企业来说,达到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条件仍有难度。
 
而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生力军,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就业机会,并且能敏锐扑捉到市场中的创新机会,为补充产业链薄弱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也是北交所设立目标之一,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它们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通过改良生产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性成果,虽然大多数不为人所知,但在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产业竞争力和上下游布局来看,我国制造业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整机组装环节,但在零部件特别是高端器件环节,供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工程机械、机床等行业的整机制造国产化率达到60-70%,而机床的伺服机电、传动件等零部件国产化率仅为20-30%。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制造业产业转型和由大变强的关键一招。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财务报表,融资成本往往比行业龙头企业更高。北交所的设立,恰恰为他们提供了直接融资通道。
 
流程再造  上市审核最短只用37天
 
从上市机制来看,北交所同步试点注册制,由交易所承担审核主体责任,证监会履行注册程序。
 
依托于新三板与北交所一体化发展、层层递进的结构,上市流程将挂牌准入、持续监管和上市审核各个环节协同打通,使股票发行上市更快速、预期更明确。从受理到注册,北交所平均用时140余天。
 
今年7月,华岭股份、天马新材料上市申请获北交所上市委审议通过,从受理到过会分别用了37天、52天。中科美菱上市申请于6月29日获得受理,8月5日接受北交所上市委审议,也只用了37天。
 
上市审核能快速推进,与申报企业的规范基础密切相关--北交所申报企业,均为挂牌满一年的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已经过挂牌准入审查、持续监管,公司治理运营都相对规范。
 
此外,北交所通过打通挂牌审查、持续监管、上市审核各环节,与新三板共享监管档案,对申报上市的公司提前梳理,逐家形成有针对性的审核预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发行上市条件及信息披露等重点问题,提高了审核问询针对性和效率;问询后及时向中介机构传达问询目的、审核要求,提高了回复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即可启动北交所上市程序,边融资、边规范、边发展,边上市。
 
集聚效应  累计公开发行融资235亿
 
设立一年来,北交所在外围市场波动、疫情反复多点突发的环境下平稳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110家上市公司,既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包括具有创新特征的传统行业企业;既有利润过亿的成熟企业、细分行业龙头,也有尚未实现盈利的初创企业。
 
其中,40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两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平均研发强度达4.6%,是规模以上企业的3.3倍,总市值超2000亿元,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9月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董事长、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周贵华在“资本市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论坛上表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是北交所的天然使命,自开市以来,各项制度初步经受了市场检验,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探索形成了一套特色制度安排,突出错位、普惠特点,使一些规模不大、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也能进入交易所市场;累计实现公开发行融资235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融资2.1亿元,体现了中小企业按需合理融资的理念;初步形成良性市场生态,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合格投资者超过500万户,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均已入市,超过500只公募基金在加速布局。
 
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则显示,2022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41.46亿元,同比增长33.04%,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北交所通过包容性、差异化、精准化的制度设计,在‘主阵地’建设方面取得有益经验,正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新道路。”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员、董事总经理李旭东说。
 
估值偏低  与沪深两市有“三个不同”
 
从服务对象来看,北交所既支持科技创新,也支持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但是,与沪深两市动辄上万亿的日成交量相比,北交所每天十几亿的成交量显得过于“瘦弱”。
 
流动性不足、估值偏低,是北交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北交所日均换手率为2.03,低于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市盈率较科创板、创业板也有差距;513万的合格投资者,更是远不及沪深两市的一个零头。
 
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坦言,北交所投资账户虽然超过500万,但实际参与的投资者并不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北交所开始的大部分股票是从新三板精选层平移过来,开市前股价已经很高,开市后的下跌走势影响了投资者参与热情;二是投资者大多对沪深股市较为熟悉,但对北交所股票缺乏了解;三是北交所处于市场初期,深度有限,性价比低,导致公募机构没有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研报。
 
但是,如果流动性得不到改善、市值不能有效提升,必然使上市公司产生动摇。这种背景下,观典防务、泰祥股份、翰博高新先后选择转板,并取得不俗“战绩”。这不禁让人感慨,北交所是在“为他人做嫁衣”,优质上市公司“一转解千愁”。
 
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微美全息科技有限公司董秘赵鸿涛认为,北交所要活跃起来,需进一步引入各类型的投资者,鼓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进入市场,从源头解决流动性不足、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放低中小投资者的进入门槛。
 
“在监管措施上,完善和健全退市制度,鼓励增长稳定、规范运行的企业长期留在北交所,严厉打击操纵市场、搞内部交易和老鼠仓的资本,让市场信心得到恢复。加速市场出清,对运营长期不佳、不规范、操纵市场的企业,加大退市力度,用优质企业淘汰劣质企业,长保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繁荣。”赵鸿涛告诉《中国品牌》杂志。
 
有专家分析,作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融资通道,北交所与沪深两市有三个明显不同的特征:
 
一是上市初期价格走势不同。沪深交易多数高开低走,而北交所股票大多低开高走,这是由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价格发现的起点源于新三板,而后逐渐释放,沪深股市IPO则是一次性集中释放。
 
二是均衡价格形成周期不同。由于制度设计不同,沪深两市股票一般在上市后急涨,之后进入漫长的寻底,再缓慢爬坡至均衡价格;北交所股票由于经过充分的博弈,上市后很快就达到均衡价格。
 
三是财富收益周期不同。与沪深两市相比,北交所股票的财富效应前移,投资者可通过参与新三板创新层交易,以跨市套利的方式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无论创业板还是科创板,都要走2-3年的新板块行业,主要是投资者不熟悉,上市公司短期发行量不大,公司业绩需要释放,估值需要消化。”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认为,“北交所只要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多走出一些吉林碳谷、奥迪威、恒进感应这样的‘牛’公司,价值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指数落地  将引入更多市场“活水”
 
成立一周年之际,北交所还发布了《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指数管理细则》《北证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
 
该指数由北交所规模大、流动性好且最具市场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组成,用以综合反映市场整体表现。北证50指数以2022年4月29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目前以开始全网测试。
 
为便于投资者理解运作,北证50指数的编制借鉴境内外市场指数及指数化投资产品发展经验,并充分考虑市场运行,各项指标设计遵循标准化原则。指数类型及样本股数量,按成份指数选取固定样本股50只。从实际情况看,样本股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司。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新三板评论人周运南认为,北证50指数犹如北交所二级市场的晴雨表,向市场提供了一个北交所成长参考指标,同时也降低了信息搜集成本,方便投资者了解和把握北交所整体板块的实时动态和未来走势。
 
“北证50成份指数的推出,有利于引入指数基金形式的公募基金产品。”指南基金有关负责人说,北交所上市公司体量普遍较小,而公募基金产品规模较大,指数基金能较好地解决公司体量与基金体量不匹配的问题,从而为北交所引入更多市场“活水”。
 
此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董事长、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周贵华表示,北交所将从三个方面“筑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一是打牢企业规范发展基础。用好用足新三板规范和培育功能,推进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形成边规范、边融资、边发展的服务模式,发挥创新层、基础层作为北交所“腹地”的作用,源源不断输送优质上市资源。
 
二是助力企业高效发行上市。发挥北交所和新三板一体发展、协同监管优势,建立内部直联审核机制,进一步提高挂牌、上市链条审核效率和监管服务精准性,使上市路径更清晰、时间预期更明确。
 
三是全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一方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持续开展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一方面完善多元化融资工具体系,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做优做强。
 
后备军团  凸显北交所未来发展优势
 
规模积累、功能完善、生态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交易所流动性功能不足、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市场生态相对脆弱、品牌效应形成缓慢,都是建设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北交所上市公司由新三板创新层产生,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形成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及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性融资机制。
 
“可以把北交所和新三板联动发展,理解成建立一套输送水资源的水利系统,这是一套包含江河湖泊的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水利灌溉系统。”张可亮认为,通过小额、快速、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大量挂牌企业将通过低市盈率、低融资额的融资自动分层,发行市盈率低,融资额低,但是量大面广,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
 
9月9日,新三板发布2022年第四批拟调入创新层的42家挂牌公司(简称拟进层公司)初筛名单。调层结束后,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将首次突破1700家,较北交所设立前增加三成。
 
并且,拟进层公司质地整体水平相对更为优良。2022年上半年,42家拟进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1.68亿元,高出挂牌公司整体水平50%;平均净利润1211.04万元,是现有挂牌公司整体水平的近三倍。其中,有近半数公司获得国家或省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认定。
 
作为北交所上市“后备军”,新三板创新层扩容使北交所申请数量和排队家数明显增大。
 
“北交所充分发挥了对新三板的龙头撬动和反哺作用,吸引众多企业来新三板挂牌,近几年首次实现了挂牌数量超过摘牌数量,保持了新三板挂牌企业正增长。”周运南认为,“北交所二级市场整体表现略低于市场预期,相信只是成长过程中暂时性的阵痛。”
 
毕竟,没有谁能毕其功于一役,北交所也不例外。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马拉松赛场,北交所将为努力奔跑、不断成长的“良驹骏马”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平台。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 多部门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