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蜜雪冰城起诉“蜜念雪”商标侵权的判决。案情显示,原告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蜜雪冰城”)认为被告内蒙古蜜念雪商贸有限公司(后简称“蜜念雪”公司)及部分特许店铺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遂诉至法院。
最终,法院二审判决被告“蜜念雪”公司赔偿经济损失80万元以及合理开支14万元,并于《内蒙古商报》登报消除影响。
二审维持原判赔偿80万元
根据蜜雪冰城方提供的资料,蜜念雪公司注册了“蜜念雪”系列商标,并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授权多家饮品店使用该商标。这些店铺在门头装饰、产品包装及吸管等物品上突出使用“蜜念雪”“密念雪”等标识,部分店铺使用了白色底色附以红色腰线的装饰风格,也就是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白配色方案。
蜜念雪公司辩称,使用“蜜念雪”系列商标仅是为了表明其产品具有甜蜜、冰凉爽口的特点,且奶茶、果汁等一系列饮品具有共性为甜蜜、冰凉爽口,而非主观恶意侵权。
案件经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蜜雪冰城”“蜜雪”属于臆造词,经过蜜雪冰城公司的长期宣传和使用,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和知名度。“蜜念雪”与“蜜雪冰城”及“蜜雪”相比,字形、读音、含义高度近似。
加之有证据证明“蜜念雪”门店曾使用与“蜜雪冰城”相同的装潢配色,足以造成公众混淆,故已构成商标侵权。
一审判决后,“蜜念雪”公司提起上诉。经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此案,最终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真假“雪王”乱人眼
一直以来,各种“山寨蜜雪”总是屡见不鲜。企查查app显示,蜜雪冰城所涉及的司法案件,47.74%的案件案由为侵害商标权纠纷。
早在2021年,蜜雪冰城法务团队便曾对外界披露,仅2021年上半年,就处理了约2500件侵权或山寨事件。
此前,#蜜雪冰城被复刻了#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引发讨论。不少网友晒出自己偶遇的“假蜜雪”——“蜜雪皇后”“蜜爱冰城”“蜜雪冰茶”等等。这些山寨店名要么与正品差之毫厘,要么玩起谐音梗偷梁换柱,再配上如出一辙的装修风格和菜单设计,俨然一副“孪生兄弟”的模样。消费者稍不留神,便很容易被这层精心打造的“伪装”迷惑,在真假之间晕头转向。
更有甚者,依靠“山寨蜜雪”起家,一路“蹭热度”蹭成了全国连锁。2017年成立的“冰语时间”,从LOGO设计、门店装修到员工制服,几乎照搬蜜雪冰城,还吸引来大量加盟商,目前在全国拥有超500家门店。不过这场持续多年的“模仿游戏”,最终以法院判决蜜雪冰城胜诉、获赔500万元(含合理费用)落下帷幕,这也是目前已知的蜜雪冰城商标侵权案中最高的赔偿金额。
拖后腿的山寨店
层出不穷的侵权问题,不仅仅困扰着蜜雪冰城。知名柠檬茶品牌LINLEE就曾因被大量山寨被迫更名,将原名“昌盛鄰里”(对外统称“鄰里”)改为LINLEE。同样的还有喜茶,因前品牌名皇茶被疯狂山寨,2016年便更名为喜茶。
奶茶品牌“鹿角巷”更是直接被山寨问题“拖垮”。2017年,鹿角巷一进入大陆市场就迅速走红。品牌火得太快,却导致鹿角巷的商标被人率先抢注。此后,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山寨风波”。最严重时,“鹿角巷”在大陆的正牌门店仅有100多家,而山寨店铺的数量竟超过了7000家。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鹿角巷,历时29个月,终于拿到了第43类商标,随后开始风风火火地“打假”。鹿角巷相关负责人称,“有些商圈,短时间内2-3家店被我们摘牌,但很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行业人会认为‘鹿角巷店都关了,是不是快倒闭了’。”鹿角巷创始人邱茂庭曾无奈地表示,“山寨问题是在内地市场收获的最惨痛的教训。”
筑起品牌保护的“铜墙铁壁”
“餐饮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山寨频发的行业,品牌必须提前规划自己的知识产权布局,高筑自己品牌的护城河。”律师介绍。目前,各茶饮品牌都在探索自身的商标保护方案。根据企查查信息,蜜雪冰城在国内拥有2402件有效注册商标。为预防商标被抢注,还注册了大量如“蜜雪泳城”“幂雪冰城”“觅雪冰城”等关联商标,通过此方式防止相关山寨行为。
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明确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相关标准,为打击商标侵权犯罪提供了更精准的法律依据。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最高法民三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表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最具有威慑力的方式,是严格保护最直接的体现,也是知识产权民事、行政保护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中国品牌网
中国品牌网 中国品牌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国品牌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