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你经常在短视频平台浏览的影视综切条合集可能是侵权视频。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
各大影视综节目被用户截取精彩片段搬运至短视频平台,
以此吸引流量并获利的现象层出不穷。
近日,拉锯近一年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称“腾讯公司”)诉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快手公司”)《德云斗笑社》《长相思》长短视频著作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腾讯公司胜诉并获赔近九千万元。
节目“切条”被指侵权
所谓“切条”,即从正片中截取部分视频内容。在未经原视频出品和制作方授权的情况下,这类短视频的传播通常涉及侵权问题。
2020年到2023年期间,腾讯公司出品的节目《德云斗笑社》(第一、二季)和《长相思》(第一季)分别播出。
首轮开播阶段,快手平台持续出现大量与正片同步播放的剪版视频,并且使用该类视频的搜索结果页面进行广告投放。
该行为对腾讯公司的节目收益造成了损害,为此,腾讯公司以侵害著作权为由,分别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就两档节目的相关侵权事宜,对快手提起诉讼。
腾讯公司主张,自节目开播后,快手平台大量向公众提供及推送节目切条视频,因此快手平台的行为属于包括直接侵权、共同侵权、间接侵权在内的侵权行为。
快手公司辩称,“快手综艺”官方账号发布的视频,是基于与腾讯公司的平台宣发合作;其次,平台仅作为信息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并已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认为其不构成直接侵权行为。
经双方举证及法院审查,一审法院认定快手公司构成直接侵权及帮助侵权,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向腾讯公司进行经济赔偿。
腾讯胜诉获赔近九千万
一审过后,腾讯公司和快手公司对于法院一审判决均有异议,故提起二审诉讼。二审聚焦的争议点主要在于,快手公司的侵权行为判定是否遗漏,以及一审判决快手公司承担的民事责任是否正确。
腾讯公司认为,快手公司未能提供充分有效证据证明侵权视频均由真实用户发布,且平台在视频传播的多个阶段均有参与,不应仅限于帮助侵权,应构成共同侵权和间接侵权。另外,腾讯公司不满当前赔偿数额,请求支持全额赔偿。而快手公司称,侵权视频均由用户上传,不存在直接提供、共同提供和协助配合的行为,且一审判决的赔偿数额已超出腾讯公司的实际损失。
经审查,二审法院认为,侵权视频从节目首播时期开始在快手平台上传发布,持续频发且数量巨大。同时,快手公司后期处置效率明显拖慢。因此,酌情考虑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对于腾讯公司诉请的赔偿数额予以全额支持。
综上,这场长达一年的著作侵权案,最终以腾讯公司胜诉并获赔共计8910万元人民币收场。
厘清长短视频版权边界
如今,短视频软件几乎存在每个人的手机中,闲时拿起手机“刷刷刷”,成为人们消磨碎片化时间中的通用姿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搭建起长短视频的版权边界,成为亟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对此,相关学者表示,当前,短视频平台上常见的版权侵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盗用他人内容、与外部机构或个人联手发布侵权视频、冒充自媒体账号操作,以及通过各类方式怂恿或帮助用户上传侵权内容。
而在认定平台是否构成间接侵权时,平台方常以“我们只是技术提供方”为由,试图规避或免除法律追责。由于判断平台是否存在过错、是否应当免责等因素本身缺乏清晰统一的标准,导致这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不同解读。
因此,明确短视频平台在侵权责任认定中的具体边界,梳理其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并在算法推荐等新技术背景下审视平台应负的义务,细化关键概念与判断标准,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