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品牌杂志社主办

双标风波 重创海天品牌忠诚度

来源: 中国品牌杂志 中国品牌网 冯昭 发布时间: 2022-10-26 15:16:54 责编:冯昭

摘要

企业迫于压力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对品牌忠诚度造成“重创”。

三百年历史沉淀的海天味业,度过了一个颇为“难忘”的国庆假期。
 
这家拥有数千亿市值的“酱油一哥”,被多个视频账号曝出国内、国外产品采取“双标”——国内出售的海天酱油含食品添加剂、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则是零添加。随后,海天味业接连三次发布声明,非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引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随着舆论持续发酵,“双标风波”也影响到资本市场。
 
自首次发布声明,海天味业总市值在12天内蒸发超过400亿元。
 
佛山古酱园的“加冕之路”
 
作为商务部公布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海天味业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广东省佛山古酱园。
 
1955年,佛山市启动“酱园改革”,合并重组了25家传统酱园,由于海天酱园规模最大,于是将组建后的企业命名为海天酱油厂。
 
受产能限制,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海天酱油厂的产品销售仅限于华南地区和海外的唐人街。在悉尼的唐人街,海天酱油甚至成为限购产品,每人最多三瓶,而且不送货。
 
1994年,海天酱油厂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下重组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公司。为扩大产能,时任总经理庞康豪掷3000多万元引进了国外高速生产线,并不惜重金在央视黄金时代投放广告,后来又引进了包装线,建立起生产基地和阳光晒池群。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海天产能几乎接近其他头部调味品企业的产能之和。
 
2003年,庞康提出打通下沉市场的销售策略,超过千人的销售团队,使海天调味品铺满了全国300多个城市、数千个县城的商超、便利店甚至小卖部。渠道建设成了海天品牌天然的护城河——只要推出新品,其销售网络就能实现“地毯式”覆盖。
 
十年后,摘取“调味品之王”桂冠的海天成功登陆A股。迄今为止,海天味业已拥有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个系列、百余种产品,其中,酱油销量连续二十五年保持行业第一。
 
巅峰时期的海天味业,市值一度超过7000亿元。充足的现金流、丰厚的净利润,使其被冠以中国版“漂亮50”成分股、“酱油茅台”等美誉。
 
视频平台引爆“双标风波”
 
国庆节之前,网红博主辛吉飞在一条短视频中称,勾兑陈醋、勾兑酱油已是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随后用盐、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高浓缩酱油香精、焦糖色素、果葡萄糖、真酱油、防腐剂制成了一瓶“科技酱油”。
 
虽然辛吉飞没有具体点名,但身为“酱油一哥”的海天味业开始受到波及。有网友晒出图片,质疑其在日本销售的海天酱油仅用了水、大豆、小麦等天然原料,以及食盐、砂糖等调味剂,而国内销售的海天酱油则多了焦糖色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添加剂。
 
9月30日晚,海天味业通过官方微博回应,但对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产品标准问题)只字不提,而是大谈其中华老字号品牌和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表示“不仅有畅销多年的金标生抽、草菇老抽等经典产品,也有好吃不贵的0添加系列、有机酱油系列等满足不同消费者偏好的创新产品”。
 
同时表示,部分短视频账号利用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恐慌,制造并散播谣言,“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安全”,将酱油致癌、掉头发的标签贴到海天产品,严重损害了其品牌形象,扬言要对部分短视频账号作者追究法律责任。
 
这则声明非但没有打消消费者疑虑,“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却不胫而走,舆论关注的焦点也从“为何海外销售的产品不含添加剂”转移到“添加剂是否安全”。
 
公关失当导致“火上浇油”
 
事情愈演愈烈,海天味业终于坐不住了。
 
10月4日午夜,海天味业再度通过官方微博回应,表示产品的内控标准大多数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外的内控标准一致。指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制造,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对应的产品标识有所不同,但这不意味着出口产品一定比国内的产品好。
 
在公告中说,“用食品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认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要么是不明真相,要么是别有用心。”表示“用所谓双标来挑起消费者和中国品牌企业的矛盾对立,不仅打击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更会严重影响‘中国造’的世界声誉。”
 
显然,这种“扣帽子”式的声明,一方面把提出质疑的网友安上居心不良的“罪名”,另一方面标榜自己“民族品牌”的身份不容亵渎,非但不能挽回海天味业在舆论上的颓势,反而使本就紧张的消费者关系火上浇油。
 
第二天,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发出《关于净化市场环境,引导调味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声明》,称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因各国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不同而存在差异,企业只要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并高调支持海天味业维权,追究“网络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但是,有细心网友发现,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同时兼任中国调味品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调味品协会下设的酱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则分别由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副总裁黄文彪担任,“既当裁判,又做运动员”。
 
此外,海天味业还参与起草了配制酱油(标准号SB/T 10336-2012)行业标准等多个调味品国家标准。
 
有无添加剂,主要迎合消费者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显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则指出,酱油中添加的谷氨酸钠就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学者在海带中提取发现的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是鸡汤肉汤里存在的鲜味物质,三氯蔗糖甜度高、甜味正,被我国许可用于二十多类食品当中。
 
酱油如果不添加防腐剂,就需要加入更多的盐。研究表明,钠摄入量过高是我国心血管死亡风险最大的膳食因素,因此减盐是第一要务。“苯甲酸钠经过世界各国几十年的广泛使用,从未发现它和癌症风险有什么关系。”范志红说。
 
实际上不止是酱油,其他食品也会适当放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都讲究符合大众口味,食品添加剂能弥补原料的不足,使其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只要量不超标,对人体没有伤害。”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葡萄酒的主要添加剂是焦亚硫酸钾,与酸接触会释放出刺激性强的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较强的抑菌防腐作用。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也在中国科协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表示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丰富我们的食物选择,既可以保证饮食安全,还可以满足对口味或营养的需求。
 
就海天味业而言,其在国内销售的酱油也并非只有含添加剂一种选择。例如,头道酱油、金标生抽、草菇老抽都分为有添加剂、零添加剂两款。除了配料不同、价格略有差异,两种款式产品的保质期相同。
 
在海天官方天猫旗舰店,一瓶“0金标生抽”售价9.9元,而经典“金标生抽”的套餐价(两瓶)为20.9元,相当于每瓶10.45元,比零添加的产品更贵。
 
殃及股市  品牌遭重创
 
10月9日晚,海天味业终于“放下身段”,第三次发布公告: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海内外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国内作为其最大消费市场,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产品线种类更为丰富。
 
同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及投资者,坦诚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监督。
 
然而,持续发酵的舆论风波已然对资本市场产成影响。第二天,海天味业股价跌幅超过9%,较前一个交易日,市值蒸发359亿元。自首次发布声明,海天味业总市值在12天内蒸发超过400亿元。
 
海天味业为自己定下的2022年度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净利润74.7亿元。但是从半年报来看,海天味业在今年上半年并没有完成任务目标的一半。
 
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由于国内酱油市场的饱和,其利润增速就在逐年放缓。海天味业也竭尽一切办法保增长:酱油见顶就拓宽蚝油、调味酱等产品线,甚至拓展到米面粮油、饮料等领域,推出名为“油司令”的食用油产品、“地理印记”系列大米产品、“爱国者”苹果醋饮料和“喜悦满满”发酵果蔬针。
 
与此同时,苦心钻研成本曲线,使毛利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良好的成本控制,对于投资者来说自然喜闻乐见;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科技水平的提升导致酱油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更小。因此,“双标风波”的不期而至,看似在意料之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海天味业乃至整个食品企业,这场风波都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必须在保持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坚守住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底线,如果迫于资本压力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品牌影响力、忠诚度造成“重创”。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 多部门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