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国品牌日。为进一步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品牌强国之路,5月7日,《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在北京隆重举行“2025中国品牌日·第九届品牌发展共创会”。大会主题为“公平竞争与品牌消费”,该大会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成功举办的第九届盛会。
本届盛会汇聚各地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知名品牌企业家等,就中国品牌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贡献中国智慧。在盛会上,《中国品牌》杂志社“2025品牌扶摇计划”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为首批17家签署合作单位提供总价值为9100万元的品牌宣传和品牌创建指导服务。
同时,盛会的重要环节还包括:启动“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2025中国品牌日·我为中国品牌代言”移动互动传播活动、发布“2025中国品牌·满意消费倡议”和“2025年度中国品牌观察员”等。

北京棉田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涛
5月7日,《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在北京隆重举行“2025中国品牌日·第九届品牌发展共创会”。会上,北京棉田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马涛作主题分享,全文整理如下:
品牌是超越“符号”的心智烙印,是一个系统化的视觉识别体系和集体意识,是突显自我、区别他人的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是文化载体的升华,是科技的产物与载体,也是时代的烙印与轨迹。
文化赋能找准品牌核心价值
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显著性的文明与智慧,随着历史的进步与文明的兼容,认识与文化差异性越来越小,越来越趋向共同理解与认识。如“可乐”一词,由地域性饮料演化为世界碳酸饮料的共性,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崂山可乐”等。但品牌的核心价值还是各有千秋的,其功能价值、情绪价值、社会价值既有共同点又具有差异化。又如“无印良品”这一品牌,上世纪90年代香港滚石集团以中国文化对“无印“的理解,包装了一个清新、自然唱法的“无印良品”组合;无独有偶,海南南华公司以“无印染”为概念,研发生产了一款植物染毛巾,取名为“无印良品”,即无印染的良好产品。放眼国际,“无印良品”的内涵仍然受到欢迎。“无印”一词在日语中的字面意义为“无标记、无花纹”,引申含义为“无品牌”,日本的“无印良品”概念为“无品牌的好产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品成为了商品,于是就诞生了彰显个性主张的文化-品牌。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情形下,品牌是有地域性、阶层性和文化认同性。所以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与科技的实力,这个国家的品牌数量、质量、认知度、信任度及时空度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国货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
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文化由吸收到输出,由产品制造大国向品牌消费大国转变和升级,国货品牌的建设将是具体的载体和来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土辽阔的多民族文明古国和大国,有着四大发明的科技成果和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中医药科学),因此中国国货品牌有着民族性(如“东方红”“汉方宸”“阿凡提”“刘三姐”等)、历史性(如“武大郎”烧饼、“杜康”酒、“张小泉”剪刀、“王府井”百货等)、地域性(如“长城葡萄酒”“长城汽车”“长城润滑油”“黄河发动机”“青岛啤酒”“武夷岩茶”等)、时代性(如“天猫”“京东”等)四大特性。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制造大国,并非科技大国、品牌大国和消费大国,如果全世界大部分消费者都愿意消费中国品牌、看中国电影、用中医治病;如果中国高端百货业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国货品牌,那么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能量将是巨大和颠覆性的,因此加强国货品牌建设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造福人类的动力和源泉。
国货品牌建设如何发力?
第一,要弘扬民族文化和精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国货品牌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要依托中国的历史、地域和科技文化的独特性,彰显品牌的东方文化价值和审美,传递东方文明与生活方式。
第二,实事求是,客观认识到我们国货品牌存在的完善和提升空间,满足日益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与变化,扩大国际视野,把民族精髓的元素充分国际化和现代化,把弘扬和创新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国际化的国货品牌。
第三,在AI大模型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快速提升品牌的审美和情绪价值,并付诸国货品牌更多的科技内涵,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