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持续做强“青岛农品”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5-08

摘要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杨峰
 
5月7日,《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在北京隆重举行“2025中国品牌日·第九届品牌发展共创会”。会上,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杨峰进行主题分享,全文整理如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而农业品牌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打造中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城市的目标定位,创新路径打法,持续做强“青岛农品”。共培育出涉农产品注册商标2.2万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7个,省级、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分别为59个、227个。“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完成商标注册和版权保护,品牌影响力连续六年名列全国“十强”,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导培育品牌
 
青岛市先后出台《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探讨品牌农业发展路径,系统构建起品牌农业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对获得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品牌称号的227个市场主体授权使用“青岛农品”标识,以品牌兴农强农。
 
青岛市编制《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高标准培育出胶州大白菜等5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业优势区、面积400多万亩。青岛市出台《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对获得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的市场主体给予奖励。
 
同时,青岛市把产业振兴纳入《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畜牧和农副食品加工2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产业链。平度市崔家集镇建起4000多个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2万多亩,带动村民年增收6亿多元。
 
多举措创新做强“青岛农品”
 
青岛市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291项,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多处。培育出胶州、平度2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苹果、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率达到73%。实现节水20%以上,地膜残留量较去年降低30.2%,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
 
青岛市探索打造“质量安全”“智慧畜牧”等15个数字化监管场景,对13.7万家种植业、畜牧业、投入品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精准化全程监管、高效化即时服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实施管控,一经确认农产品质量问题,立即取消“青岛农品”授权。
 
2023年,青岛市建成云网融合、算网融合、云算一体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突出服务、保障、决策、管理、调度、指挥等六大功能,实现“三农”工作“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
 
此外,青岛市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重点打造“人在村中走 如在画中游”的富春山居图,有效拉动农业农村消费。推出“乡村微度假”等33条旅游路线,筹划开展“百万市民游乡村”等提振消费系列活动51场,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崂山北宅樱桃节、西海岸蓝莓节等农旅节庆60余个,每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
 
放大农业国际化发展优势
 
青岛市培育引进直播电商机构400多个,带动发展起农村电商2.8万家,设立农村电商实训基地15个,培育出农村电商带头人3100多人。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品牌营销新业态。建立AI数字人直播间,通过网红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打造出“沃隆坚果”“一颗大番茄”等知名电商品牌,拉动“青岛农品”产地市场交易额达513.7亿元、网络零售额达164.9亿元、出口额达481.6亿元,总额突破千亿元。
 
锚定“青岛农品 绿色品质 世界共享”的目标定位,青岛市全力融入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大格局。国内,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重点,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切实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国外,以欧洲、东盟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牌农产品,巩固拓展国际市场,继续放大农业国际化发展优势。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 多部门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