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全球智慧,汇聚全球力量,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平谷区农业中关村建设。10月11日上午,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在北京平谷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农业·共享未来”为口号,围绕“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主题,采用“1+5+N+1”的形式举办,即举办开幕式及全体会议、5场专题会议、N场平行会议和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

大会由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市平谷区世农创农业科技中心承办。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农领域知名科学家、高校校长、教育家、企业家、优秀青年代表等近800位嘉宾相聚北京平谷,聚焦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主题,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共论农业科技领域前沿挑战,共商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和未来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的方向,为推动世界农业科技政策、模式等领域创新,培育全球农业发展新动能,深化产学研合作和成果推广,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上,北京市副市长穆鹏讲话并宣布大会开幕。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大会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肯尼思·奎因(Kenneth M. Quinn)依次发表致辞。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其信主持开幕式。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即将开工
开幕式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发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副总干事Beth Bechdol发布了《农业创新报告》,分析了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趋势和热点。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总干事Ismahane Elouafi发布了《农业未来重大研究与创新领域热点展望》,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非洲绿色革命联盟区域总监Jean Jacques Mbonigaba Muhinda发布《非洲绿色革命联盟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其信介绍了学校未来创新的战略规划和远景,并表示,以平谷农业中关村为代表的新兴创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在北京平谷打造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即将开工,到2028年将全面运行,该项目将集聚国内外顶级科研创新力量,为全球农食系统转型和未来农业科教产融合发展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并发布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携手共建科教产融合的未来农业创新高地》。
此外,大会还举办了北京市平谷区农业中关村招商推介活动。开幕当天,大会共举办了4场全体会议,围绕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农食系统低碳转型、农业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赋能小农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同期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
自10月9日开始,大会的各项预热活动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10月9日,作为会前活动日,大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多场平行会议,包括科技创新赋能低碳转型、气候变化:农业适应和减缓创新等会议。10月10日,大会举办了世界农业高校校长峰会、农食行业创新与投资峰会·创新秀、农食行业企业家峰会、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峰会、世界农业青年汇等5场专题会议,以及新蛋白产业与农食系统转型、智慧农业国际会议、世界农业创新女性峰会等平行会议。同时,还举办了中巴农业经贸合作与绿色发展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
开幕式当天,大会还举办了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专场活动,邀请了近60位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国际机构负责人、驻华使节、大学研究机构和商会代表,就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挑战和机遇展开对话,共促中非农业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10月12日,大会将于上午举行低碳跑活动,并安排了多场平行会议,包括设施农业、绿色低碳赋能乡村振兴、气候变化与养殖业转型等,当天下午还将举行闭幕式。
大会同期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分设国际展区、现代农业成果展区、未来农业科技展区、企业展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区和科研院校展区共6大展区,吸引了北大荒、东阿阿胶、首农、凯斯纽荷兰、WBCSD、东方甄选、拜耳等在内的100余家参展单位参展,集中展示全球农业领域的前沿成果、尖端技术、先进模式、优质项目、创新产品等,致力于打造全球农业科技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专业展会。
据了解,自2023年成功举办以来,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已成为和世界粮食论坛、非洲绿色革命论坛齐名的全球三大农业盛会之一,并已取得显著的转化成果,北京市平谷区已与15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建立联系,促成76家企业落地平谷或新建应用场景项目,项目涵盖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为北京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已全面转入“规划建设阶段”,首批3个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教育部批复,还将陆续导入多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