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早,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以“反刍家畜遗传资源与种质创新”为主题的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三层报告厅召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与新疆畜牧科学院刘明军研究员共同主持会议。
本次大会汇聚了多位专家,围绕反刍家畜的遗传资源与育种创新展开深入探讨。首先,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的Juha Kantanen教授分享了芬兰四十年来的育种经验。随后针对各特定的反刍家畜,新疆畜牧科学院的刘明军研究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绵羊育种的挑战,并提出了基于其在新疆多年育种经验的应对方案。吉林农业大学的李志鹏教授深入解析了不同阶段鹿消化道微生物的代谢机制,强调了精细化育种研究的重要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蒋琳研究员分享了她在亚非山羊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研究,为提高反刍家畜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陈宁博副教授在东亚家牛遗传资源鉴定与优质基因挖掘方面的经历,为未来高效育种方案提供了参考。
会议最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主持进行了“气候变化与反刍家畜遗传改良”的高峰对话,各位专家在对话中分享了自己在不同种反刍家畜上的育种经验。
李孟华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针对反刍家畜的遗传资源与育种创新,反刍动物的育种工作者们应重点开展适应性研究,通过探索和利用各地反刍动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思考品种特色性状与当地环境之间的联系,有目的性的去挖掘抗逆相关的优质基因资源,选择和培育对极端气候条件(如高温、干旱、寒冷等)具有更强抵抗力的反刍动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