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 创造历史——写在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开幕之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0-11

摘要

金秋十月,绿都平谷,“创新农业,共享未来”的盛会如约而至。10月10日,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将在美丽的金海湖畔拉开帷幕。

 

 

 

 

 

 

 

 

 

 

 

北京市市长殷勇,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总干事屈冬玉,WAFI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肯尼思·奎因(Kenneth M. Quinn)等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

2023年11月2日至4日,来自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1920多位嘉宾穿梭在1场主论坛、4场专题论坛、5场主题论坛、9场平行论坛、12场圆桌会议、25次分组讨论、30余个项目路演现场,还有众多观众走进同期举办的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感受科创力量。这场盛会,以前沿科技、先锋观点、创新思维共同激发出4项重大发布,形成了《平谷共识》……

这一波农业科技创新的“平谷热度”,在新华社、抖音、新浪微博等各大媒体平台吸引了7000万人次“围观”。

“2022年,在全世界80亿人口中,有约50%其实是营养不良的;其中有20亿人经历的是严重营养不良;有25亿人的食品质量不合格。”大会嘉宾、时任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认为盛会正当时:“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很严峻,这需要世界各地的学者坐下来一起来探讨解决途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途径应该是向海洋湖泊河流要食物,人类在推动食物体系转型中,必须把水产品纳入考量因素,不论是国家、科研机构还是中大型企业、个体户,都应该重视对水产行业的投资。大会嘉宾、2021年世界粮食奖得主、水产养殖学家莎昆塔拉·哈拉克辛·蒂尔斯泰德在会上呼吁:政府应该科普食物知识,弥补性别、地域之间的知识鸿沟,让社会公众知道如何从水生态中获取营养健康的食物。他称赞:“这次大会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应对农业与粮食系统的危机,需要更多跨学科的人才、观念和技术,这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同时还要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使得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利益相关方,实现产学研的融合,以科技创新的力量,真正促进全球农业与食物系统韧性的建设。”大会嘉宾、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副校长SUI Daniel认为:“新型农业人才,一定是知识视野广阔的人才。本次大会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了思路。”

“这三天非常精彩,大家在交流碰撞中产生了很多新的思想火花”,肯尼思·奎因在闭幕会上盛赞:“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必将成为与世界粮食论坛、非洲绿色革命论坛齐名的全球三大农业盛会之一”。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的举办,是一次重要契机,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强国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大全球倡议’,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WAFI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挑战、实现全球农业转型的重中之重,“愿世界涉农大学携手共进,为全球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正处于全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攻坚阶段,也正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贡献中国力量的关键阶段。中国农业大学愿同各界朋友一起,勇担使命,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未来农业发展,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一年前,钟登华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汇聚全球智慧,建设世界农业高等教育交流平台,集聚全球农业高端人才,共商农业科技前沿议题,推动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二是共享发展成果,加强科技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企业协同创新,与全球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为推动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更大贡献。三是引领未来农业,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全球农业治理体系创新。

“我们将紧跟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中关村,与各方加强联合攻关,不断形成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一年前,尹力强调:“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在“种业之都”建设进程中,与各方加强种业市场需求对接,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更好释放农业科技潜能。”

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则希望,“通过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平谷能与在座的世界级知名院校深度合作,共同走出一条互学互鉴、共创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自2023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转化成果。

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权威信息显示:“已与15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建立联系,已促成76家企业落地平谷或新建应用场景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为北京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已全面转入‘建设实施阶段’,首批3个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教育部批复,还将陆续导入多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一举成名、一战成功,大会正在改变世界、创造历史!”2023年岁末,孙其信在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总结表彰会上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对北京市、平谷区,对中国农大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大会的成功举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大全球倡议”的有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为世界发展提出全球发展方案,大会为世界农业发展注入新鲜力量,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

——大会的成功举办,是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质行动。蔡奇同志亲自决定、亲自谋划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是推动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举措。

——大会的成功举办,树立起农业领域标杆,有力提升了在世界农业科技领域中北京市、平谷区、中国农大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的影响力。

——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中国农大“敢为天下先”的勇毅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农大作为“国字号”农业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在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征程中走在前列、作出贡献。

——大会的成功举办,把平谷更好推向世界。大会发布了《平谷共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嘉宾齐聚平谷。同时,平谷用一流的服务设施助力大会成功举办。大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中国农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WAFI2024 盛会强音 亮点纷呈

“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0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平谷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9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孙其信介绍说,本次大会将有五大亮点值得关注:

——大会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期将举办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专场活动,邀请近60位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国际机构负责人、驻华使节、大学研究机构和商会代表,共促中非农业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

——大会国际号召力、影响力显著提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等近30个国际机构60余位负责人或代表将集体参会。

——大会科学前沿性、权威性显著增强,全球顶级农业科学家将悉数参会。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所属顶级科学家集体参会,并将与中国有关领域顶尖科学家、企业家面对面对话。大会还将组织召开世界顶尖畜牧科学家与中国头部农业企业家闭门会议,探讨全球畜牧业科技前沿和发展问题,研究有关科技成果在中国企业落地的可行方案。

——大会更加注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会将组织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投资家交叉开展30余场平行会议、专题会议、边会等对话,进一步强化农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大会将继续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致力打造全球农业科技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专业展会。

——大会坚定走绿色办会之路,首次提出“低碳办会、智慧办会、人文办会”。大会将坚持“5R”理念(减量Reduce,重复Reuse,循环再生Recycle,堆肥/废弃物处理Rot,拒绝不必要的Refuse),在布展、食宿、出行等各方面践行低碳,开发中英文智慧会议系统,同时还将举办公益跑、女性论坛等活动。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 多部门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