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品牌杂志社主办

14位专家献策 助力机器人产业迈向新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8-23

摘要

未来峰会前半场,14位专家就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8月18日-21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未来峰会前半场,14位专家就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教授Yael Edan就“智慧农业赋能新业态”分别发表演讲;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卫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张立海、直观复星企业事务高级总监袁臻,北京和华瑞博首席执行官张长勇对“医疗机器人创新应用从科研照进现实”进行深入探讨;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戴建生、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美的集团首席AI官兼AI创新中心总经理唐剑、法国索邦大学教授Raja Chatila、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就“学科融合迈向新未来”发表了演讲。
 
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机器人企业、新闻媒体的参会代表数百人聆听了未来峰会。
 
赵春江院士:农业机器人属交叉学科需协同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赵春江介绍,从全球来看,农业领域得到商业化应用的机器人有三大类:无人驾驶拖拉机、农用无人机、欧洲国家用的挤奶机器人。我国高度关注农业机器人,预计2025年将有72万台机器人在使用。目前,国内最成熟的农业机器人领域是自动驾驶拖拉机和植保无人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农艺跟机器结合不够紧密,有机器和动作但达不到农艺要求;第二,机器人稳定性不够;第三,成本太高,一般老百姓用不起;第四,智能化程度不够,特别是核心部件和核心算法需要提升。
 
农业机器人的工作场景非常复杂--有白天黑夜、开放环境和室内环境,并且全世界没有一棵苹果树的结构完全一样。针对农业对象生物特性,还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所以农业机器人既不单纯是农业问题,也不单纯是工业问题,而是多学科交叉的问题,材料问题、计算科学、智能科学、农业科学,未来需要协同创新。
 
高峰对话:医疗机器人创新应用科研照进现实
 
北京和华瑞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长勇认为,医疗机器人研发最大的挑战是医生和工程师之间如何对话。手术器械和医生的使用习惯有关,而工程师对医生的使用习惯无从得知,只有医生把需求传递出来才有可能成为工程师研发的第一步;在生产制造和质量体系管理环节,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基本有相对标准化的业务;商业化之后,面临着医保支付和创新如何找到平衡,既能鼓励创新,也能降低医保总支出,这是比较难的问题。
 
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高级总监袁臻认为,医疗机器人研发从工业角度来讲,要提供好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从医生角度来讲,要找到解决病人和临床问题的痛点。将临床痛点与工业技术结合起来,是医疗机器人发展的关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张立海提到,手术室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叫做“老大夫讲经验,年轻大夫讲微创。”年轻大夫喜欢用先进理念吸引病人、保留病人,老大夫通过熟练经验提高治疗效果。到底哪个对?不一定有结论。医疗机器人肯定是很好的医疗设备,但是如果纠结长远或者现在是不是产生了理想的结果,可能就看不到未来了。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认为,医疗机器人刚刚兴起,到底能不能形成价值闭环、市场闭环、临床闭环,最终会有一部分会被缩减。从长远来看,有自己原始创新的事物是能够站在前沿的。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认为,医用机器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复杂性,对患者来说是否安全;二是有效性,是否能够对某一种手术、康复有效。
 
发展趋势:学科融合助机器人产业迈向新未来
 
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介绍,SMC是一家致力于气动技术,为产业省力化、省人化、自动化、智能化做配套的企业,目前在83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为全球5万多家自动化产业客户做配套。SMC适应国家数字化经济发展,绿色制造和低碳经济,从产品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可靠性加大新产品研发。其中,协作机器人给SMC带来新机遇,研发出多种吸盘类、卡抓、柔性卡盘和软梯卡盘产品。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戴建生指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智能机器人发展前景良好,核心技术突破情况下,未来会形成三大发展趋势--软硬融合、虚实融合、人机融合。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认为,机器人得到蓬勃发展,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使用门槛高,必须会操作,遇到故障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处理;二是适应性差,许多款项移到不同定制化的生产、工艺,机器人就不能适应;三是对机器人服务,需要专职技术人员进行修理。
 
甘中学把机器人分为三种:放在生产线能够自动融入体系进行操作的工蜂机器人、多功能并且能够齐步走做生产线的章蜂机器人、一个工厂或车间连到整个生产链形成的群蜂机器人。
 
美的集团首席AI官兼AI创新中心总经理唐剑介绍了美的集团最新发布的首款综合型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惟。小惟搭载激光雷达、2GBD摄像头、线激光等多种传感器,能够通过多种传感器实现精准定位以及灵活避障。同时,小惟头部搭载有6麦克环形阵列,能做到5米范围内随叫随到;后脑部搭载了ALPD激光投影,支持影院级画面投影,同时能够支持自动校正以及对焦。小惟能够自主移动到家庭中事先设定的多个投影位置,自动调整位姿,支持多种投影类亲子互动游戏。
 
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把机器人公司商业化增长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技术研发阶段,用便宜好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开发机器人原型;二是供应链优化阶段,用创新性方案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三是商业化运营阶段,通过运营手段提高客户黏性和复购率;四是新市场开拓阶段。好用、便宜、市场大,这是投资人判断机器人公司能否成功商业化的判断标准。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 2021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总局召开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