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
5月7日,以“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本次活动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主办,《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研究院承办,中国网、凤凰网、搜狐传媒战略合作,根据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论坛系列活动采取线上方式举行。
活动上,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特别策划推出一档高端对话节目《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该节目由中品视频出品,旨在与中国品牌的探索者、践行者、创新者碰撞智慧,为助力“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强国”,持续探讨、梳理发展的“时代之略、远鉴之路”。

从左到右分别是: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石庆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办副主任李永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特约主持人齐晓斌
在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为主题的第1期《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节目中,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先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先生,中国焦煤品牌集群主席、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先生、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办副主任李永生先生,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石庆鹏先生,就上述主题展开了深度探讨和研究。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表示: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展现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央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相关文件。这一系列的部署和要求,具有十分强的现实针对性,也具有非常强的工作指导性,对于我国企业的改革发展,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学术界、管理界也都有很多研究,有的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有标准的话语权、产品的定价权、科技的创新力、市场的影响力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进了世界500强,不等于就是世界一流企业,规模大挣钱多不一定就是世界一流企业。有的企业在细分市场、在某个小领域具有很强的创新力竞争力,但因为不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也不能称为世界一流企业。有的企业一度辉煌全球但未能基业长青,也不能算是合格的世界一流企业。2021年中国入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43户,但行业分布尚有待优化,一些企业在创新、文化、品牌等方面和世界一流企业还有一定差距,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品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张义豪强调,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十九大报告已明确国资国企应对之策,即: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推进战略性重组,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最终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理解,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总目标,前面都是有效手段”。其中一个政策很醒目,就是提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的改革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完成了25组46家企业重组,并且专业化整合新组建了9家企业,社会各界、资本市场反响积极。相信改革后的新国企,竞争力、创新力、带动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可以自信地向世界贡献中国企业的管理智慧和方案,同时也是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模式。
张义豪指出,中国企业真正做强做优做大,当前须注意三个重点: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有的世界500强企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久,创新能力弱是重要原因。我们应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大研发投入,狠抓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二是提高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不断走出去和推进全球化,但是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总体来说仍是短板,当然有一个原因就是美西方设置这样那样的障碍,但不断提升整合上中下游、海内外资源能力,努力成为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链长,是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三是加强国际传播。打造世界知名的国际大品牌,要在“做得好”的同时“说得好”,“做得好”是“说得好”的重要基础,“说得好”是“做得更好”的助推器。讲好企业品牌故事永远在路上,应在加强对海外传播规律研究、匠心讲述和传播品牌故事、加强国际公关和做好舆情应对等方面狠下功夫,力求达到铺天盖地、顶天立地、锦天绣地、感天动地的宣传效果,在全球领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
我们从中华5000年文明中汲取智慧,从世界发展大潮中赢取经验,坚定不移地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当更多中国企业中国品牌有能力在各自领域定义世界一流、丰富世界一流企业内涵和标准之日,也就是中国屹立世界舞台中央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