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扶摇】彭晓蓉:一个脆李的科技逆袭

来源: 《中国品牌》杂志 王亚璇 发布时间: 2025-10-14 13:51:11

摘要

9月25日,中国品牌融媒中心记者(以下简称中品记者)对巫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晓蓉女士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一个脆李的致富故事。

地处长江三峡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山势陡峭,群峰竞秀。这里,不仅有巫峡的壮美秀丽,也有“巫山脆李”的鲜美爽脆。如今,它已成为带动数十万人增收致富的“金果子”,甘甜背后,正映射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

9月25日,中国品牌融媒中心记者(以下简称中品记者)对巫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晓蓉女士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一个脆李的致富故事。

巫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晓蓉

 
中品记者:
“巫山脆李”是覆盖重庆6个区县的区域公用品牌,巫山县作为核心产区推出哪些举措助力品牌升级?同时如何确保品牌标准统一性?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突破的?
 
彭晓蓉: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品牌升级:首先是靠科技提品质。与科研机构合作,解决了产业难题。开发了“产业大脑+未来果园”,让种植更智能、更标准。其次要靠营销响。每年举办李花节、采摘季,到北京、上海等地做推广,还大力发展“村播”直播,让脆李卖到全国。最后要靠融合拓价值。不光卖鲜果,还推动“农文旅”融合,打造旅游景观,开发深加工产品,让品牌更有内容、价值更高。
 
而保证品牌标准统一性的关键在于确保六个区县的标准统一,我们采用“强规范、强监督、建平台”方式。牵头制定了一套从种苗到包装的技术标准,同时严格执行品牌授权和退出机制,建立“一果一码”溯源系统。开放“产业大脑”,用同一套数字系统指导生产,从源头实现“同标同质”。
 
当然,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比如一开始有些农户不太按标准种,或者市场上出现假冒产品。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让农户看到按标准种收益更高,自愿跟着做;另一方面开展跨区域联合打假,守住品牌底线。
 
中品记者:
“巫山脆李”的“产业大脑+未来果园”发展模式入选国家典型案例。“产业大脑”目前已实现哪些功能模块的落地?取得了哪些可量化的成效?
 
彭晓蓉:
这个模式能入选,关键是实用、管用。现在“产业大脑”已落地五大功能模块:“李好管家”,能实时看到全县脆李的全链条数据。“李好服务”,实时向果农推送技术。“李好佳品”,将果园变成线上店铺,直接对接市场。“李好金融”,探索用产业数据帮农户增信,方便贷款。“李好决策”,基于大数据做分析,对天气、市场风险等提前预警,帮助防范。
 
这套系统上线以来,效果明显。一是管理更高效,二是技术推广更快。三是防灾减损更灵,已成功发出了136次红色预警,帮农户避免损失。四是农民增收更实,今年脆李全产业链产值增加了3亿多,带动了6万多户果农增收。
 
中品记者:
“村播”已经成为“巫山脆李”的重要销售渠道,在提升品牌影响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巫山县是如何打造这个直播矩阵的?通过村播联盟是否还带动了除“巫山脆李”以外的其他巫山本土品牌?
 
彭晓蓉:
我们从2024年启动“村播计划”,现在建了15个村播站点,培养了1000多名村播,其中能稳定开播的有300人左右。到今年7月底,村播们发布了2万多条脆李视频,直播卖出的脆李超过70万单、8万吨。
村播联盟不只卖脆李,还带动了“巫山恋橙”“巫山洋芋”等一批本土品牌。今年通过村播销售的本地产品总额约2亿元,巫山村播联盟自己在抖音、微信等平台也打出了名气。
 
中品记者:
今年7月,“巫山脆李”走进杭州,现场签约销售3000余吨,同时计划拓展欧盟市场。在“走出去”过程中,如何适配不同区域的消费偏好与市场标准?针对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品牌推广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彭晓蓉:
我们主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方面是灵活应对,标准先行。对杭州等重视质感的市场,我们突出果子好看、口感甜脆、包装精美;对重庆、武汉等习惯稳固市场,强调口感和性价比;对欧盟市场,重点讲绿色有机种植和国际认证。
 
另一方面是差异化聚焦,分众传播。对高端市场,突出峡江产地的独特性、地理标志的稀缺性和高品质。对常规市场,突出“脆甜多汁、好吃不贵”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和有趣的内容,快速走进普通家庭。
 
总之,就是以过硬品质为根基,用灵活策略和精准叙事,让巫山脆李在哪都受欢迎。
 
中品记者:
依托三峡库区的生态区位,巫山县在“农旅融合”“跨区域协同”“深加工升级”等方面有什么发展规划?
 
彭晓蓉:
我们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接下来重点做三件事:一方面推动农旅融合,实现农业和旅游互相带动。
 
另一方面推动跨区域协同,让“巫山脆李”从县域品牌走向更大范围的区域品牌。联合周边区县,共建标准化种植区,形成发展合力。
 
还要进一步推动深加工升级,我们正在建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目标是到2030年,精深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实现李子价值最大化。
 
中品记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巫山脆李在品牌打造提升、综合产值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合市级“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的要求,我们在“十五五”期间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将如何达成?
 
彭晓蓉:
“十四五”期间,脆李产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全产业链产值达22亿元,带动超6万户果农增收;“产业大脑+未来果园”系统建成投用,产业数字化有了新突破。
 
面向“十五五”,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打造“百亿级脆李产业链”,努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具体将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提升品质,提高优良品种比例,扩大标准化基地。二是延长产业链,做深做透深加工和农旅融合。三是强化科技,组建脆李研究院,全面推广“未来果园”。四是强化“带农”,推广“企业+农户+村集体”等模式,让产业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农民。
 
我们要让“巫山脆李”不仅是全国李类的标杆,更要成为巫山乡村振兴的“致富果”、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活样板”。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专访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国雄 专访“戎子酒庄”董事局主席张文泉 专访“野里垣”总经理张利州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