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杂志社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宛枫发布《2024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
山东、云南、浙江拥有形象品牌最多
聚焦地理标志,截至11月底,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共计5909个,四川以500个领跑全国,TOP5依次是:四川、山东、湖北、贵州、河南。
超6成消费者在意区农品牌有无政府背书
超6成的消费者表示“在意”政府推介的区农品牌,这也和政府推介通常与质量保证、安全监管和地域特色等正面宣传相关联。
在消费者的建议中,“食品安全”和“品质”排首位,合理定价和完善的辨别真假的手段,也是建议的重点。
微短剧成区农品牌推介新赛道
从营销趋势来看,微短剧是2024年推介区农品牌的新赛道。
数据显示,微短剧的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24年预计超过500亿,2027年将超千亿。从用户规模来看,2024年用户达到5.76亿,看微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多。微短剧的热度持续攀升,为农产品的品牌年轻化开辟了新路径,也是农文旅融合的一大契机。
聚焦区农品牌线上销售情况,京东数据显示,前8个月,果品、水产肉类以及粮油调味品类的销量为前5,其中粮油干调品类中,黑龙江出圈,五常大米、方正大米的成交额,是2019年同期增长率的2倍。
粮油干调品类成交额较2019同期增长TOP5
更多农产品靠直播出圈,在快手,平均每分钟有24场三农直播,观看人次每月达59亿人。
区农品牌线下销售情况有三个新特点,一是从“烟火气”转为时尚感。今年,区农品牌不满足于出现在商超、农贸市场这类场景,而是积极融入市集等年轻群体喜欢的场景。其次是特色农文旅深度融合。在金华,熊猫猪猪国际牧场推出的8888元和猪住在一起的“猪景房”引发大众关注,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同时,线上认养平台为线下引流也成为今年区农品牌线下销售的重要特征之一。
“翻车元年”碰撞“泼天流量”
火爆的哈尔滨冻梨
消费者打卡天水麻辣烫
哈尔滨之外,还有一座城市迎来了“泼天流量”,它就是天水。从3月初到“五一”假期,短短两个月,人口只有300万的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338万人次,旅游消费达76.95亿,分别同比增长近4成。天水的火爆,也带动甘肃省整体提前两个月进入了旅游旺季。
从哈尔滨到天水,这些“网红”城市存在着共性,就是游客愿意为这样的情绪价值买单,对于各地相关部门来说,做好各种预案和保障工作,提供细致真诚的服务,是硬招牌。
香蕉,这一原本随处可见的水果,因谐音梗“禁止蕉绿”火遍了年轻人的办公桌,成为了绝佳的上班搭子。从订单分布看,“禁止蕉绿”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有商家称,平均每天的订单量在1万单左右,最火的时候一天能有1.5万单,一天能出10万斤。
2024年,“职业打假”和“带货翻车”成为年度热词。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不少大主播接连翻车,网友甚至将2024年戏称为网红“翻车元年”。
打假博主怒怼东北雨姐直播卖的红薯粉里没红薯,在大众的审视下,身陷舆论的东北雨姐屡次冲上热搜,又被挖出此前卖的盘锦稻田蟹是摆拍、酸菜包装疑似货不对板,在这场风波中越陷越深。据舆情监测,该事件引发的负面情绪占比高达83.29%。
从小杨哥的月饼风波,到东北雨姐的人设崩塌,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主播们,转眼成了“滑铁卢”的代名词。16名网红相继塌房表明:那些为了短期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品牌侵权、IP同质化问题严重
分析原因,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有效震慑了侵权行为的发生。从这个被侵权的TOP10品牌来看,知名品牌维权任重道远。
同时,数据显示,消费者在维权时,38%的消费者维权完全成功,近六成的消费者维权诉求仅得到部分满足,近3%的消费者维权完全不成功。
除了品牌侵权问题,IP形象同质化也是今年区农品牌遇到的瓶颈。目前区农IP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IP作为品牌可视化的符号,如果缺乏辨识度,就无法被消费者一眼认出,更无法抢占消费者心智市场。
中国品牌杂志社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宛枫总结道,从年初爆火的哈尔滨,到3月疯狂的“天水麻辣烫”,再到火遍办公桌的“禁止焦虑”,和意外走红的“卓资熏鸡”,都体现了区域农业品牌背后的情感故事。这些热点事件不仅展示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当然,一些主播的翻车和农产品被打假事件也为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敲响了警钟。
“2024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代表合影
随后,盛典公布“2024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他们是金农好好、井冈山、天生云阳、暖城多味和郫县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