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 被市场"教育"

来源: 《中国品牌》杂志 王亚璇 发布时间: 2025-10-14 15:17:46

摘要

近日,有消息称百果园筹款超3亿应对资本负债。其筹资背后的经营危机、品牌争议焦点与未来走向引人关注。

近日,有消息称百果园筹款超3亿应对资本负债。其筹资背后的经营危机、品牌争议焦点与未来走向引人关注。今年八月,百果园董事长面对消费者的高价质疑,回应称要“教育消费者”走向成熟。然而,惨淡的业绩数据却戳破了百果园的梦。
 
近日,有消息称百果园筹款超3亿应对资本负债。其筹资背后的经营危机、品牌争议焦点与未来走向引人关注。
 
 
首次半年度亏损
 
9月21日晚间,百果园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拟以每股1.17港元配售2.795亿股,较当日收盘价折让约19.31%,预计筹资约3.25亿港元(约合2.98亿元人民币)。百果园表示,所得款项中,约61.5%将用于支付一般业务过程中的贸易应付款项,约30.8%将用于偿还公司银行贷款,约7.7%将用作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及行政开支。作为半年报披露后的资本运作,此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果园的现金流压力。
 
8月下旬,百果园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收入43.76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大幅下降21.8%;毛利2.16亿元,同比下降65.1%;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为3.42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亏损。此外,上半年百果园关闭门店1639家,截至6月末,线下门店总数缩减至4386家。而2024年底,百果园的零售门店数量为5127家,这意味着仅在2025年上半年,百果园就关闭了741家门店,平均每天关店数量超过4家。
 
面对收入和盈利的双重下滑,百果园在财报中给出了原因:一方面是正在推进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减少毛利率较低的产品比重;另一方面是持续推进门店网络优化策略,引导加盟商将租金收入占比较高的门店迁移至租金更合理的区位,这一调整直接导致加盟店数量大幅缩减。
 
打碎“轻奢”泡沫
 
百果园2001年成立于深圳,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2024年,在黄金十年战略发布会上,百果园提出将“好吃”战略升级为“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战略。一直以来,百果园通过规模化整合和品牌化叙事,成为中高端水果消费的代名词,深受中产阶层消费者喜爱。
 
然而,近年来百果园已有颓势显露,有关争议更是接连不断。去年315期间,百果园武汉某门店,被媒体曝光存在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隔夜水果冷藏后充当鲜果售卖;将2J车厘子当成4J卖等乱象。尽管,百果园第一时间处理了涉事门店,但还是让消费者对其高品质形象的认知大打折扣。
 
同时,百果园在定价方面也引发了讨论,不少网友吐槽其水果越来越贵。而面对质疑,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发视频回应:“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此番言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一边是远高于其他销售渠道的定价,一边是花钱未必能带来高品质的消费体验。百果园,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正在悄然倒塌。
 
千亿目标怎么卖
 
2024年初,董事长余惠勇曾雄心勃勃地宣布“黄金十年”战略——未来十年内营收突破千亿元、线下门店超过万家。如今仅仅过去一年半,百果园门店数量不增反降,千亿目标显得遥不可及。
 
事实上,除去自身运营体系存在的问题外,外部消费环境的变化更是百果园陷入经营困境的关键推手。随着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的崛起,山姆投入9亿元补贴推出“长期降价清单”,盒马鲜生主打“日日鲜”低价水果,更多企业涌入水果零售市场的竞争。同时,需求端也出现显著转向。当下,居民消费更趋理性,“性价比优先”成为核心决策因素,对水果的消费需求从“追求品质溢价”逐步回归“实用型消费”。因此,在品质和价格两条赛道均未搭建起绝对优势的百果园,自然难以在激烈竞争中胜出。
 
分析师指出,如何实现性价比与质价比的兼顾是百果园亟待思考的问题。尽管百果园未来走向尚不可知,但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动荡之后,百果园无疑面临着一场必要的变革。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专访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国雄 专访“戎子酒庄”董事局主席张文泉 专访“野里垣”总经理张利州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