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品牌杂志社主办

健康中国2030规划,为健康事业穿上“防护服”

来源: 中国品牌杂志 中国品牌网 发布时间: 2020-05-22 23:23:03 责编:何雪

摘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同时明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同时明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了15个重大专项行动。

对此,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霍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院长陈韵岱、步长制药创始人赵步长等等业内权威在接受《中国品牌》杂志采访时指出,这份发展纲要既是健康中国行动具体载体,同时也弘扬了中医药科技价值、临床价值、产业价值及文化价值。

中西医并重是全人类之福

中国品牌记者:2019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 2022 年形成并推广 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您作为中国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防治领域的权威及领军人物目前在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是如何中西医协同攻关的?关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制定工作是否已展开?进展如何?

霍勇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本人也有中医和西医的临床经验,国家提出的“到 2022 年形成并推广 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目标,是中西医结合的大好机遇。在临床实践中,我个人也开展了一些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工作,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主要应用在长期的病人管理、慢性病防治等方面。中医药是中国人民的瑰宝,有几千年传承史。对中药注射剂的科学评价是目前中医药的一个突出问题。中药注射剂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结 合的新型产物,国家正在组织开展对中药注射剂进行科学评价的工作。

陈韵岱 :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我们对中医的传承一直在保持,中药理论的 深入研究及剂型的丰富也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得以更好地融合,优势互补。中医药体系独具特色,强调对患者的治疗 要整体着眼,个体辨证施治,对于疾病的预防、慢性病得长期治疗有独特优势。

我们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开始了中西医综合诊疗方向的探索,从 2005 年开始,在联合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影像学优势,在继承中医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持先进影像技术助力,使 中医药的研究注入活力。中医药的多靶点特性使得它在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无复流高风险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以获得更多的心肌保护,高原条件下的官兵得以预防和缓解急性高原反应中与心血管相关的部分临床症状。

总体来讲,我们团队所做的研究一直在为临床服务,希望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继承和发展,形成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并能在规范化的治疗流程中发挥作用。

樊碧发:中西医结合在疼痛性疾病防治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疼痛诊疗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大批具有典型中西医结合色彩的、独特的诊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为广大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更加优化的诊疗途径。国家提出了“到2022 年形成并推广 50 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目标,这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大好机遇,必将为中西医结合疼痛诊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在临床疼痛诊疗实践中,很多中西医结合技术与方案,诊疗理念与思维,特别是在慢性疼痛病患管理与防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以银质针、针刀技术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疼痛诊疗技术,已经成为临床疼痛诊疗中的重要手段。中医药具有数千年传承史的中医药,是中国人民的瑰宝,对维护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9 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必将进一步促进、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在国家慢性疼痛的防控体系建设中,中西医结合一定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陈航 :党中央、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西医结合诊疗要遵循正确的道路,遵循科学原理,遵循习主席的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与实践要正确对待,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要由 基本理论和基本认知上进行传承,这种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地对其精华进行挖掘,正本清源,在现代科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创新。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不能简单地进行一一对应式的结合,以前有人要找出中医的辩证与西医的诊断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只能是中医对不上西医,就如同对同一个物体要使其颜色与形状描述一一对应根本是不可能的,在现代科学实践中,宏观物理学原理与量子力学也曾经产生过很大的矛盾,甚至让爱因斯坦产生困惑,但是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又可以找到共同的解读,中医和西医是用不同的角度来认知人类健康状况的。

中医和西医是可以结合的,或者说是互补的,很多西医难以解决的现象和难题,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正是中医的价值所在,也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基础,中国人民,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以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借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完善、创新中医药的传统理论,这样才能走向世界,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

田国庆 :中西医从文化起源、理论构架、思维认识、治疗方式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基础和文化渊源。中医偏重宏观认识“机体反应”;西医偏重微观认识“病原致病”,具有两种不同角度的研究方式。如何将中西医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方面 :临床工作的攻关。在疾病治疗中通过两种医学思路,采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结合两种医疗手段,发挥中西医疗法的优势互补、病证结合,从而达到临床疗效的最优化。

另一方面 :科学研究的攻关。研究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学科、全方位协作,从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对重大疑难疾病进行科研攻关。

北京协和医院在 1955 年成立了协和医院中医办公室,1961 年正式命名中医科,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担任科室负责人。当时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9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70 余年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其目的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色科学,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的优势。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是我们医者的使命。

耿嘉玮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当之无愧的国粹。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在于传承精华,而中医药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用更多符合现代疾病、环境、人体体质特点的方法去辨证施治。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在成立近 70 年的历程中,一直以传承发展为根基,坚持打造鼓楼中医传承、传扬、传播、传递、传达、传世的“六传”模式。

传承是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是炎黄子孙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作为拥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六朝古都以及太医院宫廷医学的兴起发展地,北京地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燕京医学”,“燕京医学”由宫廷医学派、师承派、学院派、中西汇通派组成。

1993 年,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京城名医馆”正式成立,这也是鼓楼中医院的中医文化内涵品牌。“京城名医馆”主要致力于“燕京医学”学术思想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汇聚了众多享誉海内外的名医名家。目前拥有国医大师 1 人,首都国医名师 9 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 4 人,30 余位各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在此应诊,成立各级名医工作室站 29 家,培养出各级名老中医传承人82 人。这也为挖掘中医药宝库精华、收集整理中医药文献、教育培养中医药事业传承人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在校园里播下传承文化的种子,鼓楼中医院从 2012 年至今,一直倾力推动和践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药基本知识、古代名医的经典故事、针灸拔罐等传统技法,还带领孩子们辨识中草药、现场体验中药的配制过程、亲手制作百草香囊等,让学生们在活跃的氛围里感受并学习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除了进学校,鼓楼中医人还走进养老驿站、社区、机关、军营、企业,传播中医药文化,并提供义诊、咨询等服务。

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医学浑然天成,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精华,蕴藏着华夏民族深邃智慧的哲学思想。如何让中医药血脉生生不息,将中医药学术思想薪火相传,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传承名医名师经典、传扬中医学术思想、传播中医传统文化、传递大医精诚的正能量、传达中医人的文化自信、传世中医学术著作和中医文化精品的“六传”模式,把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好,这也正是后世医者肩上的担子、脚下的征途、心中的使命!

“健康中国”迫在眉睫

中国品牌记者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一直致力于基层医疗的帮扶与体系建设,为推动医疗健康体系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上述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内容您如何理解?从您自身角度出发您在如何落地?

霍勇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健康中国一直是近年来我关心并积极推动的重要工作,例如,“三高共管”,就是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突出例证,是目前我国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理念。而这一战略的重要保障,是疾病的预防。健康中国的推进跟医生息息相关。健康中国 2030 行动计划是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落地实施的具体举措,真正推进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实施,关键还是在市场,要充分调动相关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公众主体作用。

健康中国离不开医生和医疗机构,医生和医疗机构要从看病为主转向预防、健康为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逐步推动实现全民健康。健康中国的实施,需要医生和医疗机构做好定位,目前,医生和医疗机构只是被动看病,健康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医共体建设和医疗机构改革步伐需进一步加快。

“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是在中央统战部指导下,由中国社工协会、北京红十字会、步长制药等机构共同发起,步长制药提供全程赞助,全国医疗卫生界专家、爱心人士等广泛参与,以“老少边穷”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救助救治和健康关爱为核心的大规模、定向的公益活动,迄今已开展了 12 年时间。

该活动组织以首都医疗专家为主的志愿者队伍,连续十余年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地方病调研、义诊巡诊、爱心捐赠、医疗培训、健康讲座、先心病患儿筛查及救助等。目前,“同心·共铸中国心”已在我国西部多地开展了主题公益活动,为推动西部地区完善建立医疗健康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韵岱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这8 个字高度概括了我们医疗领域专家希望能实现的社会状态。以“健康”为核心,重视“共同”概念,从“治病”转向“防病”,关注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保障水平。对基层医疗的帮扶与体系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重要一环!我们不断完善基层医生进修学习体系,使更多的医生有机会学习提升自己,并能由点到面提升区域的诊疗能力 ;其次,完善网络教育,搭建教学平台,应用网络媒体,进行查 房、授课、会议的网络直播,远程会诊,达到协诊共治的目的,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此外,深入基层,送医疗技术到基层,组建培训团队,针对当地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与帮助。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的多方力量的协助支持,发动企业积极性,因此“合作、共建、参与”成为特色。

“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行动起始于 2008 年 5 月 16 日,由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共同倡导发起,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协办,步长(制药)集团赞助的一项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心脑血管领域的大型公益行动。

我们的团队成为了公益行动的积极分子,足迹遍踏四川、宁夏、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山东、山西、河北、广西、贵州、江西、京郊等近 20 个省市自治区,送药上门、送医上门、送技术上门,跟来自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将这项工作做成了有组织性、有延续性、有影响力的公益行动,使当地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及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帮助,也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另外,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推动、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配合,我们也开展了系列“全心关爱”急性冠脉综合征全程管理培训项目,对县市级心血管医生进行定向性培训,开展病例查房,提升基层医生专科化诊疗水平,辅助基层心血管专业医疗体系建设。

目前的健康公益活动很多,充分体现了整个医疗界对公众健康的关注,也注重广大群众健康理念的提升,我们在不同的比如“国际高血压日”、“国际心脏日”等概念日进行广泛的义诊与宣传,增加医生与群众的互动,我希望在众多的健康公益活动中能增强延续性,突出实效!在健康活动宣传之后能有后续,比如我们在 2019 年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利用华为手环进行社区房颤监测,并建立了数据库,对社区患者建立随访,开通绿色通道,方便就医及观察。

樊碧发 :疼痛疾病是我国常见、多发、重大疾病,疾病负担巨大,造成的社会损失难以估量。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基层医疗的帮扶与体系建设。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绝对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碎片化和不同质,导致疼痛疾病防治与研究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疼痛学科发展参差不齐,难于应对日趋严峻的发病形式,整体防治能力亟需加强。

基于以上严峻现实,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高疼痛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优化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加强各级医院疼痛学科的交流合作,建立疼痛专科医师交流平台,推广疼痛专科诊疗规范,探索疼痛专科疾病分级诊疗模式,推进疼痛科室规范化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下,由中日医院发起,联合国内部分大型三甲医院作为协作单位,并与国内其他基层医院合作,共同成立“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旨在发挥中日医院疼痛科及各协作单位的学科优势,与其他合作单位一起,围绕疼痛疾病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与学术交流,携手为我国疼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策共力。

现在已经在全国建立起 1300 多家医院疼痛科参与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着技术培训与支持,临床技术下沉到基层,造福广大疼痛患者。

目前国际上,疼痛已经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能否有效控制疼痛上升到人权高度。疼痛科学方兴未艾,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是当前最活跃的新兴医学学科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疼痛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中老年人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因此,疼痛诊疗水平的提升正成为各级医疗专业人员日益关注的课题。疼痛专科医联体的成立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疼痛诊疗能力不均衡和非同质的状况,发挥优质专科资源的作用,为疼痛专科疑难危重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途径。

国家疼痛专科医联体的建设,将发挥如下作用 :

1. 探索疼痛专科医疗资源一体化模式,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实现首诊、慢性病、常见病、康复期在基层,疑难危重症在区域医疗中心的分级诊疗模式,方便患者就医。

2. 建立规范的临床医疗体系,推广疼痛专科诊疗规范,提高对疼痛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3. 建立完备疼痛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培养高质量、同质化的疼痛专科医师。

4. 加强各级医院疼痛学科的交流合作,建立疼痛专科医师交流平台,促进疼痛学科临床研究发展。

田国庆:2020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建设“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中医药学是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中国 传统医学,重视预防。早在《内径》中就有了“治未病”的理念,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2008 年,由步长制药集团发起并提供全程赞助,以关爱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心脑血管健康为主题的大型公益项目“同心·共铸中国心”拉开帷幕。该活动在中央统战部指导下连续 12 年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健康志愿服务活动。让小病慢性病在基层得到了解决,不让小病蔓延成大病,落实早期诊断、早起治疗。以基层为重点的爱心活动既利于维护人民健康、也利于优质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下沉,减轻贫困户的经济压力。

健康是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需要双管齐下,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其应有作用。作为医务工作者,增进全民健康是我的工作职责。

中医药将愈发受到尊重

中国品牌记者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部署,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发挥各方合力,突出重点工作,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 ) 。请您浅谈下目前中医药产业对新兴经济的影响?

霍勇 :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中医药产业对健康产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发明,是中国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绝不仅仅是中医药行业自己的事,我国应从国家的文化战略、产业战略等不同层面探讨中医药的全球化之路,并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和途径。

从政治角度而言,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服务服从大局,把准中医药工作的方向定位,把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事业公益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樊碧发 :祖国医学、中医药事业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健康保健事业,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康养理念和实践经验,传承好,发扬光大。

陈航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的优势对中医药的作用原理进行研究,建立统一的标准和统计方法,有些原理一时搞不清楚也没有问题,疗效本身就有很大的价值,但是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社会上一些利用中医的招牌,包治百病,坑蒙拐骗,会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作用。

中医优势的体现,作用的发挥要找准方向,以几个优势点进行带动,充分发挥中医在养生、机体自身调节、机体康复、慢病管理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建立中医的评价标准,建立可量化、可追溯的评价体系,以点带面,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飞跃,特别是在当前很多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慢病管理(肿瘤也是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任务加重,中医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最终要讲的还是方向要对,要建立完整的发展体系。把我们自己的中医医院办好,减少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踏下心来发挥中医药特有优势才能把事情办好。

田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从文化角度出发,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它,以中华文化为根植土壤。汲取了历代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医药学文化中的“仁者寿”的道德健康理念、“医乃仁术”的医德修养、“大医精成”的医者追求、“治未病”的早期干预,都充分体现着古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深层认识。中医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政治角度来看,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医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它是中西文明的对话窗口。中医药优秀文化在走向世界的推进过程中得到广泛传播,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文化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从经济角度而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康领域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给中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方向。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推动,国际市场不断扩大,中医药作为原创优势的独有卫生资源已逐步成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在推动国家进步与繁荣昌盛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彭继升 :习总书记的讲话首先肯定了中医药的地位和历史贡献,近年来对中医药的质疑声可以说是不绝于耳,不断有人质疑中药的作用,甚至有人诋毁中医药为“伪科学”,这一方面显示出这部分人对中医药的不了解和无知,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些人用心险恶,吹毛求

疵,煽风点火。

总书记的话可以说是对这些人的有力回击,正本清源,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且为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不容置疑!接下来总书记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警戒,提示我们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中医药的发展可能偏离了其自身规律,向西方医学看齐,这种发展方式是否恰当,值得探讨。

中医药事业要坚持走符合自身规律的发展道路,勇于探索,对于精华要传承,同时要与时俱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我想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完全可以走出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中西医并重而不悖。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要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从文化属性上看,首先中医药不单单是一个健康产业或者医药卫生产业,中医药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良好载体,她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体现了中华人民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而且不断传承,历代都有名医对其进行阐述发挥,比如唐宋医家、金元四大家、明清温病学派等都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说中医药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今天,文化的复兴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医药文化里面恰恰包含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以说意义重大。

从政治属性上看,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复兴梦,要实现“一带一路”的伟大蓝图,中医药可以作为中国文化和软实力的一个标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充分发挥其治病防病的优势,增强国家影响力,为世界人民谋福利。从经济属性上看,中医药本身具有“治未病”的思想,提倡“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符合当前人民日益提高的卫生保健需求,而且可大大降低医药负担。中医药要加强现代化、产业化建设,增大国际市场占比,创造更大的效益及外汇。中医药作为我们的国粹,在中药市场及研发上反而落后于日韩,在这方面我们还要更加努力。

步长制药 :守护瑰宝,让中医药成果惠及全球

中国品牌记者 :习近平主席在2019 年全国中医药工作大会上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他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为目前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发展态势最好的步长制药创始人您对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如何理解?

赵步长 :习主席在中医药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对整个中医药行业来说,是冬天里的一股暖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和肯定,也让中医药界迎来振兴的信号!习主席讲到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新时代下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中医药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面临的健康挑战已经向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转变。在此背景下,就需要中医、西医的汇聚和交融,优势互补。怎样发挥中医的作用去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就是习主席说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守正是创新之正道,创新是发展之本。这不仅要求我们尽量全面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去粗存精、取长补短,并进一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掘和光大其“精华”,用科技力量赋予其新的价值。

步长的诞生和发展正是遵循了这八个字。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突破脑心分治传统思维,创立“脑心同治”和“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两大理论,并联合国内著名心脑血管领域专家,共同编著《脑心同治》《中医脑心同治》两本书。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了“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参与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研究搭建平台。

2019 年,“脑心同治理论”被编写入本科及研究生教材 ;浙江省中医脑病(脑心同治)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步长脑心同治研究中心、天中-步长脑心同治研究中心先后成立。张伯礼院士在谈及“脑心同治”理论时说到 :脑心同治是一种创新,既符合临床,又是中医的优势,也是治疗的新策略。这说明,“脑心同治”理论已经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

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结合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

换,加减而成了步长脑心通胶囊。通过20 多年的临床验证表明,“脑心通”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可以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长期服用脑心通,对治未病有很好的疗效。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丹红注射液。中药注射剂是作为中医药现代化标志的代表。丹红注射液更是作为现代中药注射剂代表,是中国第一个快速解决全身脏器供血不足和缺血梗塞性疾病的专利中成药。广泛应用于全身脏器供血不足,对治疗脑梗、心梗效果尤为显著。通过现代科技进步,指纹图谱全程监控,确保了丹红注射液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荣获国家专利局的唯一专利金奖。

2019 年,《丹红注射液及其组分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作用与应用》荣获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我们还制定了高、中、低和长、中、短的产品开发战略,不断推出脑心通系列产品及其他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如“步长稳心颗粒”、“步长得力生注射剂”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步长制药始终把继承传统医学文化,不断自主创新看作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内驱力和推动力。创立之初,步长制药就制定了坚持以“中药为主线,立足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着力打造科技制高点。步长制药还与国内20 余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和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

步长自五五计划以来,不断以科技力量塑身。2019 年,步长有 27 件新专利申请获得授权,21 个新商标申请获得中国大陆地区核准注册。截止 2020 年 1月 15 日,步长制药拥有有效专利 314 件,其中发明专利 242 件,发明专利中通过PCT 申请的专利获得授权为 7 件,涉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取得中国大陆注册商标 762 件,国际注册商标 98 件,著作权 23 件。山东丹红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 ;陕西步长及步长高新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陕西步长还入选“中国企业专利 500 强”。

对于药企而言,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产品也是关键着力点。我们不仅要让传统产品保持品牌常青,还要不断加大力度研制新产品。抓好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品质,做到三强企业,三品合一,对人民健康负责,把“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好药带给老百姓,为中医正名。大家还必须认识到,每逢中华民族遇到大病急难,中医一定知势而为、逆势而上、应势而行的。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说,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7 年前在 SARS 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疗效显著,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考查,认可中医药相关治疗方案的价值。而后对 SARS 病毒的实验表明,一些中成药确实具有抑杀冠状病毒的功效。因此,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介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总而言之,习主席的讲话,不但坚定了我们不断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步长定会不负所望,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让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在治未病、慢病大病,疫情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新的作用,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新贡献。

赵超 :2019 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 2022 年形成并推广 50 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作为目前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发展态势最好的步长制药请您结合此意见精神请您浅谈下步长制药目前对科研、生产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及未来中医药对世界健康共同体的意义。

步长制药自成立以来就构建了清晰的发展战略,“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公司以专利中成药为核心,致力于中药现代化,充分发挥了中药在心脑血管这一“大病、慢病”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立足心脑血管市场、覆盖中成药传统优势领域、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的立体产品格局。

我们以脑心同治论为理论基础,研发、培育出了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和丹红注射液三个独家专利品种,治疗范围涵盖中风、心律失常、供血不足和缺血梗塞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中药专利处方药龙头企业,主要产品还在妇科用药、糖尿病及肿瘤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儿科、抗肿瘤、泌尿消化、骨关节及呼吸系统等方面也实现了产品覆盖。

公司目前可生产胶囊剂、颗粒剂、针剂等多种剂型。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我们于 2018 年 8 月正式提出转型,由市场推动型向科研型转换,由中成药向生物药、化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等全产业转型 ;由中国本土化向全球化转型,稳步实现生物制药战略规划。

2019 年步长迈入六五计划,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品牌战略,打造科技创新型现代企业,坚持科技、学术、专家路线,以整合营销为抓手,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大力开发 0TC。保持现代中药领先优势,以化药、生物药形成新竞争力。以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为主攻方向。加快科研、人才发展步伐,拓展大健康全产业链,提升专业水平形成健康服务能力,实现“中国强生,世界步长”。

经过一年多的战略布局及落地,步长的转型取得了明显效果。2019 年,步长申请以及组织实施各类政府科技计划项目 91 项,到账经费、立项批复经费及待批复经费共计 4611.768 万元。开展科技项目验收 16 项,其中获得验收证书 9项;“生物医药创新制药技术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

开展创新中药、高端化药、生物制品、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医疗器械、上市后再评价产品共计 240 项,其中新产品中药 13 个、化药 170 个、生物制品 9 个、一致性评价 12 个、国际注册项目 15 个、医疗器械 4 个和上市后再评价产品 17 个。其中,中药复方制剂龙珠平亢丸获得生产批件。生物制品 BC003(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及 WXSH0024 胶囊 2 个产品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完成国内新产品上市申请注册申报项目 11 个,上市产品一致性评价注册申报 5 个,完成产品再注册 34 个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仿制药上市申请在审 2 个 ;4 个医疗器械项目全部开展临床试验。1 类新药EPO-Fc(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批复,获中央财政拨款 194.62 万元,目前款项已全部到账。4 个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参加第十二届亚细亚中医学术大会暨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成立大会 ;大健康产品惊艳亮相中阿博览会。加拿 大市场成功启动 16 个产品注册及四个药厂的国际 GMP 认证,参芍胶囊、红核、抗菌消炎胶囊、仙桂胶囊取得印尼 FDA新批文 ;脑心通、稳心、红核、康妇炎 4种产品已在迪拜提交注册资料。

加大整合与并购力度。设立子公司陕西步长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步长健康产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天津步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对泸州步长生物现金增资 1 亿元 ; 对上海合璞医疗增资1.42 亿元。收购了重庆医济堂生物、重庆汉通生物,与其关联人共同投资了步长 ( 广州 ) 医学诊断、宁波步长生命科技和浙江步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在渠道、研发、产品各方面发力,包括网上购药平台、诊断试剂与医疗器械、肿瘤早期功能影像技术及影像导航肿瘤微创精准诊疗技术等,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不断加大科研和生产投入。仅在菏泽,我们就拥有 5 个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全国累计纳税 220 亿余元。目前,步长在全国共拥有 15 家药厂。位于陕西的杨凌步长工程建设完成量约90%,中药板块已竣工交付药厂使用 ;邛崃天银一期数字化口服液车间及陕西步长建设项目已竣工验收 ;去年 11 月,邛崃天银获得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 GMP 证书》,通化谷红及泸州步长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1 月份,我们又开发了新领域,通过控股南京华派,将业务版图扩充到疫苗领域,这也是完善大健康战略、实现全球化的关键一环。未来,我们将给予科研更高的权重,以布局逼迫公司走出舒适区,推动企业研发向深水区迈进。

关于国家提出的“2022 年形成并推广 50 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得到消息后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开会研讨。步长作为中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致力于共建优秀中药产品群。步长有成熟的大品种战略,2018 年,“第四届中药大品种联盟论坛暨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发布会”,步长共有丹红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冠心舒通胶囊、康妇炎胶囊、前列舒通胶囊、肝爽颗粒 7 个品种入围。其中,“丹红注射液”继2017年荣登榜首后再获中药大品种(全品类)科技竞争力第一位,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也荣获第四位和第九位的佳绩。步长也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秉承依靠科技、学术、专家带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力争在未来 5 到 10 年打造 20 个过 10 亿大品种。为发扬中国传统 医药而不懈努力!

近期我们国家发生了让人忧心的疫情事件,也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感受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疾病面前,我们不是一个地域在战斗。步长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1月 23日,我们通过“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项目组委会,向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以及武汉市捐赠首批价值600万元1400箱药品 的促进预防药品。此次紧急调拨的药品香菊胶囊是国家卫健委《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 版 )》推荐用药,对于流感类病毒的促进预防有着突出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突出优势。

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医药在几千年来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已传播到世界上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屠呦呦及其团 队正是植根于先人的医药智慧积淀,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看到古人治疗疟疾 :“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获得灵感,经过艰辛努力,最终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治愈数十亿例疟疾患者。世界需要中医药,一带一路的推进,促使中医药普惠世界,共创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中医独有的卫生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弘扬中医药科技价值、临床价值、产业价值及文化价值, 需遵循传承与创新并重原则,利用科技发掘中医药宝库,展现其无限潜能,造福更多人类。

快评: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当前,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发展医养健康事业和产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人们的健康事业却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既有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环境变化等带来的挑战,也有整体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低、服务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健康同经济发展的协调欠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健康中国2030”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有科学测算结果表明,政府在疾病防治领域每投入1元钱的经费,就能产生101元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仅需投入工作经费294元,就能减少1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有专家直言,疾病预防投入少、产出多。但也受制于投入产出周期比较长,一般看不到短期效果,所以导致很多人不重视。

对此,《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指出,在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的目标下,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健康中国行动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有专家解读,健康中国行动在每一项行动中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预期性指标。从健康事业角度看,“健康中国”是一个发展目标,是指人民健康、长寿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从人民生活角度看,“健康中国”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人拥有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家家享有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的生活方式;从国家发展角度看,“健康中国”是一种发展模式,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模式。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 多部门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