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品牌杂志社主办

全国首例假LV原材料大案告破 黑色产业链曝光

来源: 中国品牌杂志 中国品牌网 张凡 发布时间: 2020-05-01 14:22:00

摘要

目前,犯罪分子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新平台实施犯罪的趋势明显,比如售假活动从传统的网购平台向移动终端延伸等。此起案件向公众展示了一条新的假冒奢侈品的严密链条。

警方在广州查处制造假冒名牌箱包的工厂
 
涉案2亿余元,50余名犯罪嫌疑人落网!4月17日,全国首例假冒LV箱包原材料大案被上海警方告破。该案上下游分工合作比以往更严密,暴露出奢侈品造假领域侵害注册商标权益、逃脱执法打击的新变化。
 
新型假奢侈品链条曝光
 
本次案件,上海警方经过8个月侦查,抓获以张某为首的50余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产、储、销窝点12处和生产流水线11条,查获假冒品牌皮包1.3万余个、假冒品牌五金件2万余枚、生产皮料600余卷、各类加工生产设备200余件,涉案金额2亿余元。
 
经查,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广东东莞设立皮料加工厂,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私自非法印制带有知名品牌“LV”、“GUCCI”等标识的皮料,再通过犯罪嫌疑人谢某进行销售;犯罪嫌疑人朱某等则利用在广东广州、韶关等地设立的加工厂,将购得的皮料,自行加工成假冒知名箱包后出售给犯罪嫌疑人郑某等,最终通过线下实体店和网络社交软件对外销售。
 
目前,犯罪分子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新平台实施犯罪的趋势明显,比如售假活动从传统的网购平台向移动终端延伸、“零库存”下单订制、“货、标分离”拼装销售等。此起案件向公众展示了一条新的假冒奢侈品的严密链条。
 
为什么在执法部门的高压下,假冒奢侈品箱包案件依然层出不穷,背后的巨大诱惑到底是什么?
 
高仿货一直是假冒奢侈品市场的重要流通商品。很多的假包生产商都拥有专业制作箱包、服饰的背景,有些直接就是奢侈品品牌的代工方,生产加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仿制,它们常常会将正品进行拆解,然后按1:1的比例进行高仿复刻。仿制出的产品可能会在材料和标识等方面与原包有所不同,但已经有了极高的相似性、迷惑性。有的高仿皮包不经专业人士的仔细辨别,很难被发现造假。另一方面,它的价格可以缩水几十倍之多。
 
“72变”满足各种消费需求
 
这些价格低廉的高仿品,生产出来后以各种面目出现,扰乱市场。它们可能是商家口中的高仿货,也可能变成正品国外代购,还可能美其名曰二手正品……正品售价2万元的包,高仿的出厂价可能仅为几百元。高仿品流通环节中可观的加价空间,吸引着许多人拿出各种说头,参与到它的销售之中。
 
以高仿品的假代购为例。如果一个销售商以1200元的价格拿到一个标牌价为1.2万元的LV包的高仿品,再以标牌价8折进行处理,把它当做从海外代购回来的正品卖给消费者,利润率便可高达700%!伴随高仿代购衍生开的是购物票据、物流及后续处信息理的造假,以证明该商品是在境外购买的。缺乏辨别水平的消费者,很难对这些销售手段进行甄别。
 
低廉的价格吸引的不仅仅是国内的消费者,国外的消费者对其也同样“青睐”。2019年,上海、广东警方联合阿联酋迪拜警方端掉了一群跨国组织生产、销售假包的团伙,涉案金额达17.89亿元人民币。案件中,广州的生产厂进行加工制作。阿联酋的商人则非法进行采购、分销,他们在境外分销商多达200余家,辐射整个中东地区。
 
打击侵权 从未手软
 
2019年,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在全国查处商标、专利等违法案件3.9万件,案值5.1亿元,罚没款4.7亿元,移送司法机关724件。
 
据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海关总署开展“清风”行动,截获假冒伪劣商品173.8万件。
 
2019年7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昆仑”行动,其中的“昆仑3号”行动,集中打击食药环犯罪里,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的市场活动。3个月的时间,“昆仑3号”行动共破获案件2668起,打掉制假窝点204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197人,涉案价值约人民币69.8亿元。
 
在打击违法侵权案件上,法律从未手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与实践,生产销售假冒奢侈品,将面临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多项指控,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无期徒刑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严厉惩处。
推荐内容
电子杂志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First slide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外卖营销防止浪费 多部门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反垄断执法专题